朝歌商纣擒,煖响奏婴缚。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音(bā yīn)的意思:指音乐中的八个音阶,也用来形容音乐和声音的美妙。
百姓(bǎi xìng)的意思:指普通人民,平民百姓。
欢心(huān xīn)的意思:指人们心情愉快、快乐的状态。
全胜(quán shèng)的意思:指完全胜利,没有任何失利。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弦索(xián suǒ)的意思:指线索、蛛丝马迹,引申为追踪、寻找的线索。
怨咨(yuàn zī)的意思:指怀恨在心,心存不满。
在乎(zài hu)的意思:关心、重视、在意
振作(zhèn zuò)的意思:恢复精神,鼓舞士气
至和(zhì hé)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没有矛盾或争执。
- 鉴赏
此诗《乐声篇》出自宋代史浩的《童丱须知》一书,虽非传统意义上的独立诗作,但其内容蕴含深意,探讨了音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首句“乐声表至和”点明音乐是表达和谐之美的媒介。接着,“在乎民共乐”强调音乐应当为民众所共享,带来欢乐。然而,诗人随后提出疑问:“百姓或怨咨,八音徒振作。”这句揭示了音乐在不同人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即便是精心制作的音乐(八音,泛指各种乐器),也可能无法让所有人感到愉悦,甚至引起不满。
接下来,“朝歌商纣擒,煖响奏婴缚”运用历史典故,将音乐与政治权力相联系,暗示音乐不仅关乎艺术,也关乎权力的象征与控制。通过“朝歌”与“商纣擒”的对比,以及“煖响”与“婴缚”的对立,诗人表达了音乐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扮演的不同角色,既有庆祝胜利的喜悦,也可能成为束缚自由的工具。
最后,“四海得欢心,全胜听弦索”总结全诗主旨,强调真正的音乐应当能够跨越地域界限,让四海之内的人们都能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远胜于仅仅听弦索之音。这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赞美,也是对社会和谐与普遍幸福的向往。
综上所述,《乐声篇》通过探讨音乐与社会、政治、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功能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