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面(bā miàn)的意思:形容面面俱到,周到全面。
百卉(bǎi huì)的意思:形容花草繁盛,各种各样的花草。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从前(cóng qián)的意思:从前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的事情或情况。
浮生(f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虚幻。
佛祖(fó zǔ)的意思:佛教中的祖师、创始者。
解传(jiě chuán)的意思:传说的真相被揭露或解开。
劫尘(jié chén)的意思:指被劫持、绑架或掳掠。
玲珑(líng lóng)的意思:形容器物小巧精致,也用来形容人的机灵聪明。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上人(shàng rén)的意思:指高人、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
羲皇(xī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羲皇,也泛指古代帝王。
相招(xiāng zhāo)的意思:互相吸引,彼此吸引对方。
向上(xiàng shàng)的意思:朝着高处或更好的方向发展或前进。
招致(zhāo zhì)的意思:引起、招引、招来
中时(zhōng shí)的意思:指时间的中间部分,也表示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中身(zhōng shēn)的意思:指事物的内在实质或内部构造。
八面玲珑(bā miàn líng lóng)的意思:形容人机智灵活,善于处理复杂的情况,能够应对各种困难和变化。
- 注释
- 八面玲珑:形容事物精致、灵活多变。
静向阴:静谧地处在阴凉处。
定中身:内心安定,修行有成之身。
从前意:过去的教诲或智慧。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向上人:追求高尚品德的人。
浑不暑:完全不受暑热影响。
依山百卉:山间的各种花卉。
为春:仿佛春天一般。
惠远:东晋高僧。
相招致:邀请或吸引。
浮生:世俗生活。
劫尘:世事变迁,尘世的烦恼。
- 翻译
- 八面玲珑身处阴凉,静谧中显现定力之身。
能理解佛祖昔日的教诲,如同上古羲皇般追求高洁的人格。
屋檐背对阳光全无暑气,山花烂漫仿佛春天就在身边。
未曾遇到如惠远大师般邀请,厌倦了红尘俗世的纷扰与劫难。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茵的作品,从内容来看,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静谧环境中的内心体验和精神追求。
“八面玲珑静向阴,静中时现定中身。”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八面玲珑”形容一种四通八达、光明透彻的状态,而“静向阴”则表明诗人所处的是一个清幽的环境。这里的“静”不仅是外在环境的宁静,更是内心世界的平和。“定中身”则暗示了诗人通过禅修,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把握。
“解传佛祖从前意,,便是羲皇向上人。” 这两句显示出诗人对佛教或道家思想的理解与认同。诗人提到佛祖和羲皇,这两个词汇分别代表了佛教和道家的精神领袖,表明诗人在探讨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和宇宙秩序。
“背日一檐浑不暑,依山百卉若为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背日”意味着避开了烈日,“一檐浑不暑”则形容一个凉爽的所在,而“依山百卉若为春”则让人联想到诗人栖居于山林之中,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生机与美好。
“未逢惠远相招致,厌杀浮生有劫尘。”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深邃智慧的渴望。这里的“惠远”可能是指某位高僧或智者,“未逢”则意味着还未能与其相遇。而“厌杀浮生有劫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和红尘生活的不满,以及对于解脱和净化内心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塞上枯桐
枯桐枯峥嵘,劫馀留一片。
生意已寂灭,僵卧龙沙岸。
虫蚁穿其孔,文理续复断。
何人怜逸材,制为文房玩。
架以紫檀木,置之雕漆案。
植立如半峰,文采殊粲粲。
俯视窗外树,徒然具枝干。
荣枯何有常,如露复如电。
傥来汝之时,故林汝莫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