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迸狂鞭怒,霜封密叶青。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逋客(bū kè)的意思:指逃亡的人或远离家乡的人
凤食(fèng sh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出类拔萃,非常优秀。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狂鞭(kuáng biān)的意思:形容行动极为激烈、猛烈。
勒铭(lè míng)的意思:勒铭是指在铭文上刻写留下记载,以便后人铭记和传承的意思。比喻留下深刻的印象或重要的教训。
门生(mén shēng)的意思:门生指的是学生或弟子。在古代,门生是指拜师学习的人,现代多用来形容得到某人指导并受其影响的人。
冉冉(rǎn rǎn)的意思:指事物缓慢而持续地生长或变化的样子。
同亭(tóng tíng)的意思:同在一个亭子里,形容关系密切,情投意合。
岩阿(yán ā)的意思:指人勇敢、坚定,不畏艰险。
应容(yìng róng)的意思:应该宽容、容忍。
- 翻译
- 山洞口生长着奇特的竹子,它们缓缓延伸连接到同一座亭子。
石头上仿佛有狂风鞭打的痕迹,竹叶在严霜中显得更加青翠繁密。
这些竹子果实应该能供凤凰食用,竹杖似乎想要幻化成龙的形状。
我这个逃亡之人何时才能回归,山岩边已经刻下了我的铭记。
- 注释
- 洞门:山洞的入口。
异竹:奇特的竹子。
冉冉:缓缓地。
同亭:同一座亭子。
石迸:石头上的痕迹像被鞭打。
狂鞭:狂风似鞭。
霜封:被霜覆盖。
密叶:繁密的叶子。
实应:确实应该。
凤食:凤凰的食物。
杖欲:竹杖似乎想。
龙形:龙的形状。
逋客:逃亡的人。
归何日:何时能回归。
岩阿:山岩边。
勒铭:刻下铭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洞门生异竹,冉冉接同亭。”这里的“异竹”指的是异常茂盛的竹子,它们在洞口生长,形成了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冉冉"形容竹子的繁密和生长之势,“同亭”则是指竹林中可能隐含的小亭或小径,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幽静自然的山洞风光。
“石迸狂鞭怒,霜封密叶青。”"石迸"形容水流奔腾的声音,“狂鞭”则比喻着急流中激起的波涛之势。“霜封”指的是被薄霜覆盖的竹叶,“密叶”强调了竹林茂密,“青”色则是竹叶在寒冷天气中的颜色。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和视觉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自然界的动态与静谧共存之美。
“实应容凤食,杖欲变龙形。”"实应"可能是指竹子的实际用途,而“容凤”则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形容竹子高洁如凤凰栖息的地方。“杖欲变龙形”中的“杖”可能特指竹制的拐杖,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追求精神提升的愿望。
“逋客归何日,岩阿已勒铭。”"逋客"即是流浪或漂泊之人,而“归何日”则是对未来归隐生活的一种期待。“岩阿”可能指的是山洞之中的某个地方,“已勒铭”则意味着诗人已经在心中为这片土地留下了印记。这两句诗流露出一种对归宿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溪水、岩石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在,以及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张约之
盗蹠有年颜子夭,千秋此理竟难昭。
一枝仙果方成实,三叶阶兰已尽凋。
壮志永违祇自恨,清魂一去更谁招。
犹胜伯道终身后,应得幽冥慰寂寥。
送德器移光州仙居令
邂逅旧惭无半面,追随今恨只三旬。
高才锋颖凌长剑,和气舒迟压九春。
百里莫言犹偪仄,三年亦可薄经纶。
古丹应有遗方在,好使灵功被此民。
和纯翁新秋夜雨
西风吹雨下天涯,还见萧疏八月期。
筠簟惊秋初冷后,兰缸凝晕未吹时。
谁人击节悲秋夜,几处停针念所思。
此景多情吟不尽,何郎底事最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