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十五日由淮安使江南别同官》
《三月十五日由淮安使江南别同官》全文
元 / 陈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三月淮南柳色深,相看去住关心

莺因求友声逾切,雁为离群不禁

芳草将春青楚甸,暮云含雨碧吴岑。

遂初尔有平生赋,何事驱驰雪满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禁(bù jīn)的意思: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楚甸(chǔ diàn)的意思:指文采华美的辞章或文章。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关心(guān xīn)的意思:关心是指对他人的情况、需求或利益感到关注并给予关怀。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淮南(huái nán)的意思:指淮河以南地区,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团体的位置或地域范围。

离群(lí qún)的意思:离开群体,与众不同

两关(liǎng guān)的意思:两个关口,形容困难重重,难以通过。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求友(qiú yǒu)的意思:寻找朋友或伙伴,表达希望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愿望。

驱驰(qū chí)的意思:快速行驶或奔跑;迅速驱赶或驱逐。

去住(qù zhù)的意思:指人的行动或言语态度,迅速果断,毫不犹豫。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遂初(suì chū)的意思:开始时就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或取得成功。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友声(yǒu shēng)的意思:友声指的是朋友之间的互相称赞和赞美之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间淮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同僚分别时的感慨。首联“三月淮南柳色深,相看去住两关心”点明时节与地点,柳色之深,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喻离别的愁绪。颔联“莺因求友声逾切,雁为离群思不禁”运用拟人手法,以莺雁的鸣叫表达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不舍。颈联“芳草将春青楚甸,暮云含雨碧吴岑”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云雨交织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尾联“遂初尔有平生赋,何事驱驰雪满簪”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平生志向的坚守,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景物描写细腻,富有画面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陈基

陈基
朝代:元   字:敬初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生辰:1314-1370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猜你喜欢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0)

酬张二仓曹杨子闲居见寄兼呈韩郎中左补阙皇

孤云独鹤自悠悠,别后经年尚泊舟。
渔父致词相借问,仙郎能赋许依投。
折芳远计三春草,乘兴闲看万里流。
莫怪杜门频乞假,不堪扶病拜龙楼。

(0)

导引·气和玉烛

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
缇管一阳生。
郊禋盛礼燔柴毕,旋轸凤凰城。
森罗仪卫振华缨。
载路溢欢声。
皇图大业超前古,垂象泰阶平。
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
睹寰海澄清。
道高尧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
嘉禾甘露登歌荐,云物焕祥经。
兢兢惕惕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0)

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一作和空上人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0)

越江吟·神仙神仙瑶池宴

神仙神仙瑶池宴。
片片。
碧桃零落春风晚。
翠云开处,隐隐金舆挽。
玉麟背冷清风远。

(0)

特吟诗二首送英公大师

乘舟南去唯寻酒,上马西行只咏诗。
醒醉去留皆遂意,如斯方信是男儿。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