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国(bào guó)的意思:为国家贡献力量,为国家做出奉献。
北上(běi shàng)的意思:指向北方或北部地区前进或迁移。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丁零(dīng líng)的意思:指事物散乱无序,没有规则或秩序。
感时(gǎn shí)的意思: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抓住时机,适应时代的要求。
蒿莱(hāo lái)的意思:指人的气质或品行不好,行为不端正。
公子(gōng zǐ)的意思:公子指的是贵族或富人的儿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有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男子。
古心(gǔ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具有古代人的心迹、品质和情操。
贵公(guì gōng)的意思:指高贵的人或地位尊贵的人。
怀古(huái gǔ)的意思:怀念古代的事物或人物,对古代文化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敬仰。
磨灭(mó miè)的意思:磨灭指的是被磨掉、磨没、消灭。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 注释
- 贵公子:出身高贵的公子。
爱才:热爱和欣赏人才。
感时:感慨时局。
报国:为国家效力。
拔剑:抽出剑,象征行动决心。
蒿莱:野草,比喻平凡生活。
丁零塞:古代北方的边关。
单于台:可能指匈奴的王庭。
登山:登高眺望。
怀古:怀念古人或历史。
未忘祸:不忘过去的灾难。
磨灭:消失、遗忘。
尘埃:比喻历史长河中的微小存在。
- 翻译
- 他原本是个尊贵的公子,一生钟爱人才。
每当感念时事,便渴望报效国家,拔剑从平民中崛起。
他向西疾驰,目标直指丁零边塞,北上则前往单于台。
登高远望千里江山,心中充满对古代英雄的追思。
有人质疑他的初心未改,但如今已化为历史尘埃。
- 鉴赏
陈子昂的这首《感遇》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志士报效国家、不忘民族灾难的深切怀念和赞美。开篇“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直接点出诗中所描述的人物是一位贤能且富有抱负的公子,生性崇尚人才。这两句设置了人物形象,为后文的情感展开奠定基调。
接着,“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则展示了这位公子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他豪迈的气概和果敢的行动。这里的“感时”指的是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而“拔剑起蒿莱”则是决心出手为国除害,展现了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
诗人随后写道:“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描绘了公子征战四方、不避艰险的壮丽画面。这里的地名虽未必真实,但却增添了一种史诗般的气魄。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则转换了情感,从激昂的战斗场面转向一种超脱与沉思。公子在高处眺望,感慨万千,心中所怀想的是历史的沉重和民族的苦难。
最后,“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为国捐躯、英勇就义者的崇敬之情。这里的“谁言未忘祸”指的是不应轻易说某人已将过去的灾难遗忘,而“磨灭成尘埃”则是时间长河中,即使是最悲壮的牺牲,也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作尘土。
整首诗通过对英雄公子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民族英雄和历史责任的深切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玉蝴蝶.秋宵不寐,灯下偶成
一夜西风萧瑟,天涯芳草,定自阑珊。
才了春愁,秋恨又上眉端。
漏迟迟、声低易断,灯黯黯、花小难圆。起凭栏。
月华满地,寒透屏山。年年。
鸟啼花落,旧游如梦,旧梦如烟。
对酒当歌,镜中非复少时颜。
碧霄迥、琼楼何处,红桥远、玉笛谁边。不成眠。
且将苦语,谱入哀弦。
换巢鸾凤.咏烛
暝色初临。正金荷灼灼,凤胫沈沈。
烧残终有泪,剪断岂无心。馋脂注得十分深。
光翻金粟,影动琼林。春檠上,看带笑、花开似锦。
瘦沈。踌躇甚。曾记华堂,半灭情难禁。
金钥传时,玉堂㸐处,对对红酥翠沁。
莲灯缓导上元游,兰膏浓挽平康饮。
如今绛蜡,照人长是孤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