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亦能为用,通因或偶醒。
松花流欲赤,蛇腹染常青。
这首诗《过山龙》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酒的深沉思考与情感寄托。
首句“物微仍有思”,开篇点题,虽是微小之物,却蕴含着深邃的情感与思绪。接着,“导酒故成形”一句,巧妙地将酒与情感联系起来,酒在诗人眼中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能够引发人的思绪与感慨。
“曲亦能为用,通因或偶醒”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酒的作用与效果。酒曲可以酿酒,而酒则能激发人的灵感与思考,有时甚至能唤醒沉睡的记忆与情感。这里运用了“通因”与“偶醒”的概念,形象地表达了酒对于人精神层面的影响。
“松花流欲赤,蛇腹染常青”描绘了酒液的颜色变化,松花的红色与蛇腹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酒的色泽之美,也寓意着不同情感状态下的内心世界。红色象征热情与激情,绿色则代表平静与生机,两者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情感。
最后,“我自瓮头去,春风笑尔停”两句,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自己离开酒瓮,春风似乎也在微笑,仿佛是对饮酒行为的一种肯定与赞许。这里的“春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喻着一种温暖、愉悦和释放的情绪氛围。
整体而言,《过山龙》通过对酒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感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象丰富,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具有深厚内涵的佳作。
帝武启宗周,玄鸟浚哲商。
涂山配神禹,独不嗣娥姜。
异时天与贤,嗣子繄匪良。
欲肇天与子,是用开厥祥。
钧台享群后,有扈诛叛方。
谁令讴与讼,帝畀有夏昌。
推此方朱均,巍巍真令王。
伯阳指株李,阿衡降空桑。
龙踞生汉祖,龙漦诞褒娼。
石裂何足问,世语多荒唐。
若比望夫山,虽怪犹有光。
卢泉之水名何长,裂脐不到空莽苍。
读君诗句心已凉,便觉满耳清浪浪。
彼方逐臭如窃香,肝膈鼠饱神鹰扬。
有客饮水衣朝阳,睥睨不语中何伤。
过从得君想更乐,直欲造化穷微茫。
何当相从老此水,桀蹠夷齐均是死。
畴昔翰林苏谪仙,溪藤写赠眉石篇。
欲寻此砚副此什,婺源烟水空茫然。
君家宝砚多奇石,一一玄圭与苍璧。
此砚初来众砚疑,厕居末品真可惜。
宝林大士千亿身,吾家古画妙入神。
欲持吾画易君砚,庶几速證西来因。
我持君砚复何为,嵩山之阳颍水湄。
茹藜咀藿坐蓬荜,漱流枕石书新诗。
万事推迁皆传舍,世间孰是常存者,画砚伊余聊税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