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同献赋来,意为施檀起。
我闻佛无欲,安事庄严美。
其徒云苦行,其师应不喜。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衮衮(gǔn gǔn)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有威严。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胡为(hú wéi)的意思:指胡乱行动,没有理由或目的。
金经(jīn jīng)的意思:指经书、佛经等宝贵的经文。
苦行(kǔ xíng)的意思:指修行者为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而自愿忍受各种艰苦和痛苦的修行方式。
劳劳(láo láo)的意思:劳累、辛苦。
路旁(lù páng)的意思:指在道路两旁或沿途。
名利(míng lì)的意思:指名声和利益。名利是指人们追求的声誉和财富,常用来表示人们对名望和利益的追求和渴望。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头顶(tóu dǐng)的意思:指在头部的最顶端。
未已(wèi yǐ)的意思:未已表示事情尚未发生或已经结束。
为复(wéi fù)的意思:为了复仇而行动。
下人(xià rén)的意思:指低下的身份、地位或职位。
献赋(xiàn fù)的意思:献上赋税
哓哓(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庄严(zhuāng yán)的意思:庄重、肃穆、庄严肃定。
这首诗名为《路旁》,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两位僧人在繁忙的街道边,头顶着金经虔诚跪拜的场景,与周围喧嚣的红尘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一画面,表达了对世人为名利奔波的感慨。
首句“路旁两苾刍,头顶金经跪”,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两位僧人(苾刍)在路边,他们手持金经,正跪地祈祷。接着,“衮衮红尘中,哓哓殊未已”两句,以“衮衮红尘”形容世俗的繁华与忙碌,而“哓哓”则指人们的喧闹与争执,强调了世俗生活的纷扰与无休止。
“迹同献赋来,意为施檀起”两句,进一步对比僧人的行为与世俗人士的追求。僧人如同古代文人赴京献赋,但他们的目的并非求取功名,而是为了布施与修行。这里“施檀”指的是布施,佛教中的重要实践之一。
“我闻佛无欲,安事庄严美”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即佛祖追求的是内心的清净与解脱,而非外在的物质与形式上的华丽。这与世俗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追求物质享受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徒云苦行,其师应不喜”两句,诗人通过假设的方式,探讨了僧侣的修行与师父的态度。苦行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否真的能获得师父的欢喜,值得深思。
最后,“劳劳天下人,名利网中死。逃此乃出家,胡为复入此”四句,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人感叹于世人的劳碌与追求,最终却可能陷入名利的束缚而无法解脱。出家之人逃离了世俗的束缚,却又为何再次陷入其中?这不仅是对个体选择的疑问,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僧人与世俗人士的行为,以及对佛教教义的深入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出家与入世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