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频化水,相照有馀清。
《初秋春山作·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春山的宁静与清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深邃情感。
首句“静去忘朝暮”,开篇即点出山中之静,时间仿佛凝固,朝与暮的更替被遗忘,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庭空一叶惊”一句,以一片落叶的飘落打破了山间的寂静,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引人遐想。
“香焚消雨气,笔落起秋声。”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焚香驱散了雨后的湿气,而笔落则带来了秋天特有的声响,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生动地描绘了初秋的景象。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变换,也暗含了文人墨客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的灵感。
“林鸟欲无语,山花安用名。”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感悟。林中的鸟似乎也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不再高歌,山花虽美,却无需以名字来彰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赞美。这里的“无语”与“安用名”,既是对自然界无声胜有声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月寒频化水,相照有馀清。”月光如水,寒意袭人,但在这清冷之中,诗人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纯净与和谐。月光与水的交融,不仅映照出自然界的美丽,也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秋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凤箫吟.和霞庵閒行宝云道中遇雨作。春雨连旬,人方闭户高眠,我独冲寒卖技,不独翘首宝云,如在天上已也
坠檐花、衾寒瓦响,幽人正好偷閒。
三杯酣卯酒,茶烟词卷,迭篆碧研丹。
街头人踯躅,落钟后、一饭都难。
方蹑席抠衣,满身清露斓斑。绵蛮。
莺喉乾涸,天教腔润,箫市歌残。
耸吟肩瑟缩,还怯衣单。
唱莲花落罢,天浆洗、乞钵涎馋。
堪自慰,明朝他顾,诗社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