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慰蒲衣·其一》
《慰蒲衣·其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德耀朝露,深君悼俪情。

虽无裘褐在,讵忍水云轻。

病因儿女艰难托舅甥。

不须物化,曾共学无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病因(bìng yīn)的意思: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或因素。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朝露(zhāo lù)的意思:指事物短暂存在、易逝的现象。

德耀(dé yào)的意思:指人的德行高尚,光耀四方,德行的光辉照耀世人。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艰难(jiān nán)的意思:形容事情困难,不容易完成。

老病(lǎo bìng)的意思:指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

裘褐(qiú hè)的意思:指穿着朴素,衣着简单,不注重外表和装饰。

水云(shuǐ yún)的意思:指水雾弥漫的样子,形容景物或气氛朦胧不清。

物化(wù huà)的意思:指将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的实物或具体的形象。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先朝(xiān cháo)的意思:指在历史上先于当前朝代的时期或朝代。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慰蒲衣》组诗之一。诗中表达了一种对逝者的深切悼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死哲理的思考。

首句“德耀先朝露”,以“德耀”比喻逝者品德之高,如同清晨的露珠般珍贵而闪耀,暗示了逝者生前的高尚品质和影响力。接着,“深君悼俪情”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厚哀悼之情,这里的“俪情”指的是夫妻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诗人对逝者与配偶之间情感的深切怀念。

“虽无裘褐在,讵忍水云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即使逝者已逝,但诗人内心的情感却无法轻易放下,如同水云间的情感难以抹去。这里“裘褐”指衣物,象征物质生活,而“水云轻”则暗示了情感的沉重与不易忘怀。

“老病因儿女,艰难托舅甥。”这两句描绘了逝者生前的家庭生活状况,以及其离世后给家人带来的影响。老病因儿女而起,表明逝者在世时为家庭操劳,而其离世后,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子女和亲戚身上,体现了家庭责任的传承与延续。

最后,“不须悲物化,曾共学无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他认为不必过于悲伤于生命的消逝,因为曾经与逝者共同学习过“无生”的道理,即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存在。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逝者精神遗产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的作品。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送区兴甫之阳江二首·其二

岭头相送昔何时,十六年来尚若斯。

今日莫论天下事,只须长保鬓边丝。

(0)

依依图送王础尘之虔州三首·其二

去年新柳百篇多,今日临岐且复歌。

地隔梅关才一步,水分南北欲如何。

(0)

赠萧壮行

朝来白发梳千下,一卷道书眠亦把。

谁是人间无累人,君乃闲中最闲者。

芒鞋短袷坐新秋,不冠不袜轻王侯。

城中馆舍非不美,归心思濯淩溪流。

淩溪流水清如酒,子善为箕孙酌斗。

门前一步是风波,身后千秋我何有。

(0)

感怀十七首·其十五

豫章下山时,顾与山灵语。

不为栋与楹,慎勿为木偶。

木偶盛容姿,曳裾复拱手。

大匠持斧斤,视之若无有。

叔孙名大儒,绵蕞何草草。

萧何刀笔吏,无功独居首。

(0)

白门别诺诺和尚

南岳千峰一衲栖,小桥流水入招提。

山端远影湘江尽,竹外闲窗楚岫低。

十日淹留春色暮,中宵谈笑月华西。

岐途不用悲游子,芳草天涯路未迷。

(0)

同潘孺文诸从舅集外祖养拙楼

支公同作社,散木自名园。

剩水鱼分族,归云鸟候门。

亭漪涵药圃,屋牖睹花源。

近向丹经注,柴桑短褐存。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