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登 垄 唐 /高 适 垄 头 远 行 客 ,垄 上 分 流 水 。流 水 无 尽 期 ,行 人 未 云 已 。浅 才 登 一 命 ,孤 剑 通 万 里 。岂 不 思 故 乡 ,从 来 感 知 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分流(fēn liú)的意思:指将人或物按照不同的方向、路线或用途进行分散或分配。
感知(gǎn zhī)的意思:感知指的是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即察觉、领悟和理解事物的过程。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浅才(qiǎn cái)的意思:指才能浅薄,能力不高。
上分(shàng fèn)的意思: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式获得更高的分数、地位或声誉。
无尽(wú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没有止境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行客(xíng kè)的意思:行人、旅客
一命(yī mìng)的意思:指生命的意义,也表示冒着生命危险。
远行(yuǎn xíng)的意思:指离开家乡或原地去远方旅行、出使、出征等。
云已(yún yǐ)的意思:形容事物已经结束或已经过去。
知己(zhī jǐ)的意思: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远离家乡的道路上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开篇两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旅人在丘陵地带行走的情景。垄头是小土岗,而远行客则是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前行的人。垄上的水分成两股,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选择和道路的岔道。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接下来的两句,流水喻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而行人则是迷茫不知前路如何。这里流水与行人的对比强化了诗中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主题。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此处"浅才"可能指代作者自谦,其才能平平,但却能以诗会友。"孤剑通万里"则是表达了即便是身单影只,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畏艰难。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结尾两句,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从来感知己"则表明只有深刻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旅途景物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传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情感寄托,以及面对未知前路时的坚守与执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酬王浚贤良松泉二诗·其一松
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
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
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
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
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
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
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皂。
求仙辟谷彼诚误,未见赤松饥已槁。
岂如强饭适志游,封殖苍官荫华皓。
赤松复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
苍官受命与舜同,真可从之忘发缟。
诗虽祝我以再黑,积雪已多安可扫。
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酬王浚贤良松泉二诗·其一松》【宋·王安石】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皂。求仙辟谷彼诚误,未见赤松饥已槁。岂如强饭适志游,封殖苍官荫华皓。赤松复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苍官受命与舜同,真可从之忘发缟。诗虽祝我以再黑,积雪已多安可扫。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767c68b23e5d58223.html
送王龙图守荆南
壮志高才偃一藩,更嗟贤路此时难。
长幡欲动何妨屈,老骥能行岂易闲。
沙市放船寒月白,渚宫留御古苔斑。
知公未厌还随诏,归看功名重太山。
次韵留题僧假山
态足万峰奇,功才一篑微。
愚公谁助徙,灵鹫却愁飞。
窦雪藏银镒,檐曦散玉辉。
未应颓蚁壤,方此镇禅扉。
物理有真伪,僧言无是非。
但知名尽假,不必故山归。
酬和甫祥源观醮罢见寄
窃禄祠官久见容,每持金石荐宸衷。
钧天忽忽清都梦,方丈寥寥弱水风。
知结胜缘人意外,想寻陈迹马蹄中。
新诗起我超然兴,更感钟山蕙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