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才三里,方舟渐通麓。
曾邀昔贤赏,名胜皆可录。
碑缺篆无存,揣文须穆卜。
崇阜(chóng fù)的意思:崇高而雄伟的山峰,比喻高尚、崇高、雄伟的品德或事物。
葱郁(cōng yù)的意思:形容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方舟(fāng zhōu)的意思:方舟是指方形的船舶,也比喻能够拯救人们脱离困境的事物或人。
高风(gāo fēng)的意思:指高尚的风气和崇高的品质。
家世(jiā shì)的意思:指家族的世系和家族的声誉。
结邻(jié lín)的意思:结邻是指邻居之间相互结为朋友,互相帮助和关心的意思。
据梧(jù wú)的意思:根据梧桐树,引申为根据事物的外在形象或迹象判断。
名胜(míng shèng)的意思:形容人物的声望和名誉很高。
穆卜(mù bǔ)的意思:形容态度或言行虚伪、做作。
坡仙(pō x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非常出色,具有超凡的才能和技艺。
松根(sōng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基不牢固,容易动摇或崩塌。
肃肃(sù sù)的意思:庄严肃穆,肃立的样子。
遂往(suì wǎng)的意思:顺利地前往某个地方或实现某个目标。
亭榭(tíng xiè)的意思:亭榭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建筑物或景观的美丽、精致和优雅。
我家(wǒ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家庭成员或家族。
遗址(yí zhǐ)的意思:指古代建筑或文化遗产的遗存地点。
阴吹(yīn chuī)的意思:指阴暗的地方也能吹起风来,比喻坏事情即使在秘密中进行,也会被人知道。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云族(yún zú)的意思:指居住在高山或云雾之中的人。
这首元代诗人陈谦的《学士山怀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士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学士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枕湖列层岑,葱郁聚云族”,以“枕湖”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学士山依傍湖水,群峰耸立,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展现出山色的葱郁与云气的聚集,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出郭才三里,方舟渐通麓”,描述了从城市到学士山的距离不远,乘船便可直达山麓,进一步渲染了山的亲近与易达性。
“曾邀昔贤赏,名胜皆可录”,表达了学士山曾经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和佳话,强调了其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双峰夹亭榭,崇阜富杉竹”,描绘了学士山上的自然风光,双峰之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峦上杉树竹林茂密,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和谐之美。
“我家世结邻,数椽依古木”,点明了诗人与学士山的深厚渊源,自家世代为邻,几间简陋的房屋依附在古老的树木旁,体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怀钦索遗址,半与松根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学士活动的遗址进行追寻,发现这些遗迹与松树根部交织在一起,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融合。
“碑缺篆无存,揣文须穆卜”,指出山中碑文残缺不全,需要通过文字符号的解读来推测其内容,反映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坡仙岂遂往,或寓幽人屋”,借用苏东坡(坡仙)的典故,表达学士山可能曾是隐居之人的居所,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据梧缅高风,秋阴吹肃肃”,诗人坐在梧桐树下,缅怀高洁的风范,感受到秋天的阴凉与肃穆,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慕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描绘了学士山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高尚人格的崇高敬意,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怀古之作。
廛居厌纷杂,精舍在沧洲。
岚光入户牖,竹柏环湍流。
清朝理巾服,散帙获所求。
卷之豁方寸,焕之穷六幽。
机忘虑自遣,思深神与谋。
玄珠非罔象,轮扁诚足羞。
乌伸不知疲,象耕还有秋。
烟霞尽良觌,嘤鸣无俗俦。
临渊非钓国,委运殊凿抔。
灵修去已远,吾将与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