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成茨罢,殷汤祭雨旋。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茅 唐 /李 峤 楚 甸 供 王 日 ,衡 阳 入 贡 年 。麏 包 青 野 外 ,鸱 啸 绮 楹 前 。尧 帝 成 茨 罢 ,殷 汤 祭 雨 旋 。方 期 大 君 锡 ,不 惧 小 巫 捐 。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名为《茅》。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古代文化和历史事件的回忆与思考。
"楚甸供王日,衡阳入贡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楚国盛世的怀念,"楚甸" 指的是楚国边疆的土地,而"供王日" 则是指历史上的某一天,这里可能象征着王权的强大与繁荣。"衡阳入贡年" 描述了当地向中央朝廷纳税的情况,也暗示了一种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情感。
"麇包青野外,鸱啸绮楹前。"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麇包" 指的是鹿群在野外活动,而"鸱啸" 则是指鸟儿在精美的窗棂(绮楹)上叫唤。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画,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向往。
"尧帝成茨罢,殷汤祭雨旋。" 这两句涉及到了古代的历史事件。"尧帝成茨罢" 指的是上古圣君尧舜时代治理天下的功绩,而"殷汤祭雨旋" 则是说商朝时期为了祈求降雨而进行的祭祀活动。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和神话传说的敬仰。
"方期大君锡,不惧小巫捐。"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自信与豪迈之情。"方期大君锡" 表示着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承诺,而"不惧小巫捐" 则表明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历史感、自然美和个人情怀,展现了一幅画卷式的意象,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张廷芳李若虚二宪副及江廷诸宪佥约游西湖左时翊大参后至得联句十首时成化癸夘三月三日也·其九
湖上风烟三月三,湖中新水远拖蓝。
风流再续兰亭后,文物谁当北斗南。
林外鸟惊人语乱,花前春共客情酣。
乘时张弛非沈湎,纪胜无才却自惭。
张廷芳李若虚二宪副及江廷诸宪佥约游西湖左时翊大参后至得联句十首时成化癸夘三月三日也·其七
西湖春水暖溶溶,美景佳宾岂易逢。
游到南屏船驻久,坐忘东道酒行重。
高城迢递烟钟晚,远浦参差雨树浓。
剧饮不须修禊事,会稽何地觅遗踪。
张廷芳李若虚二宪副及江廷诸宪佥约游西湖左时翊大参后至得联句十首时成化癸夘三月三日也·其四
来往游人不避舟,镜天空阔雨初收。
桃花向我如相笑,竹叶浮君可自由。
山外有山深见寺,客边逢客一登楼。
唱酬遮莫归鸦尽,三竺峰前更小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