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烧山何处,秋帆浪几层。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僧 入 天 台 唐 /李 频 一 锡 随 缘 赴 ,天 台 又 去 登 。长 亭 旧 别 路 ,落 日 独 行 僧 。夜 烧 山 何 处 ,秋 帆 浪 几 层 。他 时 授 巾 拂 ,莫 为 老 无 能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别路(bié lù)的意思:指与他人的道路分别,各自走不同的路。
长亭(cháng tíng)的意思:指长亭,是古代道路上的休息站,也是旅人告别亲友的地方。成语“长亭”比喻离别的场景或情景。
独行(dú xíng)的意思:独自行动,不依赖他人。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巾拂(jīn fú)的意思:用巾子拂去尘土,比喻清除或摆脱不良事物。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随缘(suí yuán)的意思:顺从自然的安排,不强求,顺其自然。
他时(tā shí)的意思:指将来某个时候,将来的时候。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无能(wú néng)的意思:缺乏能力、无法胜任或无法有效处理事情
- 翻译
- 拿着锡杖随缘前往,再次踏上天台山的旅程。
曾经分别的长亭路边,夕阳下独自行走的僧人。
夜晚何处山火熊熊,秋天的航船在几重波浪中摇曳。
将来若有机会授戒,不要因为我年老而轻视我。
- 注释
- 锡:指僧人的锡杖,象征修行者的身份。
天台:地名,浙江天台山,佛教圣地。
长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常用于送别。
落日:傍晚的太阳,象征时光流逝。
独行僧:独自出行的僧人。
夜烧山:可能是夜晚的野火或修行中的禅定景象。
秋帆:秋季的船只,可能暗示旅途。
几层:形容波浪起伏的程度。
他时:未来某个时候。
授巾拂:授予僧帽和拂尘,表示正式的宗教仪式。
老无能:年老力衰,但这里可能含有自谦之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之情,尤其是送一位僧人前往名山——天台的场景。开篇“一锡随缘赴,天台又去登”表达了僧人的行脚与对高处修行的向往。"长亭旧别路,落日独行僧"则让人联想到离别之情和孤独的旅途,夕阳下的僧人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中“夜烧山何处,秋帆浪几层”两句,或许是对远方某地夜晚焚香的遥想,以及船行海上的波涛。这里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深远的思念。
最后,“他时授巾拂,莫为老无能”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鼓励,或许是在告诫僧人将来还会有所托付,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激励,不要因为年迈而感到无能。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对友情和信仰的珍视,以及面对自然界时的人文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日出郊和杨公荣
閒居惜阳丽,延睇川原平。
忧端不自理,浊虑何由澄。
怡怡惠风畅,杲杲旭日明。
长怀杕杜叹,永眷伐木情。
顾影褰我裳,沈唫抚我楹。
林暄好鸟和,日暮浮云生。
蚤伤离索居,矧复世患婴。
素心在远道,何以遗芳馨。
侧闻集群彦,近作南郊行。
摅怀属觚翰,结欢逾弟兄。
委佩鸣双珰,轻裘粲三英。
意气重许与,片言山岳倾。
蹇独苦局促,不得聆清评。
宁逐车底尘,不随水中萍。
末途及攀援,终焉策华名。
弃繻去吴楚,驱马迈幽并。
所渝同心者,视此白水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