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潭》
《南潭》全文
唐 / 李昌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匝岸青芜掩古苔,面山亭树枕潭开。

有时弦管收筵促,无数凫鹥逆浪来。

路入龙祠群木老,风惊渔艇一声回。

人传郭恽多游此,谁见当初玉杯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ántán
táng / chāng

ànqīngyǎntáimiànshāntíngshùzhěntánkāi
yǒushíxiánguǎnshōuyán

shùlànglái
lóngqúnlǎofēngjīngtǐngshēnghuí

rénchuánguōyùnduōyóushuíjiàndāngchūfànbēi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当初(dāng chū)的意思:指过去某个时间点或某个阶段的时候,事情的情况或人的想法。

凫鹥(fú yī)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形象美丽、优雅。

龙祠(lóng cí)的意思:指受人尊敬的地方。

逆浪(nì làng)的意思:逆反、违背潮流的行为或态度。

青芜(qīng wú)的意思:形容年轻而有才华的人。

山亭(shān tíng)的意思:山亭是指山上的亭子,比喻隐居的地方或独处的环境。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弦管(xián guǎn)的意思:指琴弦和管乐器,比喻音乐演奏中的技巧或技艺。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渔艇(yú tǐng)的意思:指渔民用来捕鱼的船只。

玉杯(yù bēi)的意思:指珍贵的杯子,比喻珍贵而美好的事物。

翻译
岸边青草茂盛掩盖着古老的青苔,面山的亭台树木映衬着潭水开阔。
有时宴会结束音乐停止,成群的野鸭逆着波浪归来。
道路通向龙王庙,周围的树木显得古老沧桑,风吹过,渔舟鸣笛声回荡。
人们传说郭恽常来这里游玩,但谁能记得最初是谁在这里举杯畅饮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景致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匝岸青芜掩古苔”一句,以“匝岸”指长满岸边的青草,用“掩古苔”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物的覆盖,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

“面山亭树枕潭开”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面山”指面对着山,亭子与潭水相呼应,构成一副和谐之景。

接下来的“有时弦管收筵促,无数凫鹥逆浪来”表达了诗人偶尔在此享受音乐的乐趣,以及自然界中生物活动的生动画面。这里,“弦管”指的是古代的乐器,通过音乐与自然的声音相互呼应,增添了一份生机。

“路入龙祠群木老,风惊渔艇一声回”则描绘了诗人在这片古老的林木间漫步的情景,“风惊渔艇”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波动。

最后两句“人传郭恽多游此,谁见当初泛玉杯”,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郭恽在此地留下的足迹和故事进行回忆。这里,“泛玉杯”象征着过去的豪华宴饮,但现在却只能凭吊往事,令人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介绍

李昌符
朝代:唐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若梦,(唐诗纪事作嵓梦。此从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有诗名,久不登第。咸通四年,(公元八六三年)忽得一计,乃作婢仆诗五十首,中有云:“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又云:“不论秋菊与春花,个筒能瞳空肚茶。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或作一名)闲物要些些”。所言皆中婢仆之讳,浃旬之间,京都盛传。是年遂及第尝与郑谷酬赠。仕历尚书郎、膳部员外郎。(唐才子传作昌符作奴婢诗,御史劾以轻薄为文,多妨政务,遂谪官终身。此从北梦
猜你喜欢

赠别耆英二首·其一

学诗曾及谢玄晖,传授应同一唯归。

旧宅纵荒书故在,不妨幽僻借僧扉。

(0)

简施文叔绝句四首·其二

今日之热不可触,闭门养疴适所欲。

振衣策杖一欣然,凉风为我生脩竹。

(0)

喜晴·其二

梅花已逐冻泥空,留得馀香傲晚风。

春事十分财入手,只愁病眼眩青红。

(0)

晚登邬子亭用壁间韵四首·其三

中流掀簸势难停,望断龙祠与戍亭。

胡不少留风止去,塔铃昨者故丁宁。

(0)

晚秋郊居八首·其八

邻父疑为三径孙,一生辛苦在田园。

近来交友谁相顾,渠独频沾菜把恩。

(0)

晚行田间书事三首·其三

我生饱识田家趣,只坐无田归计迟。

纵是无田慵可得,莫将画饼欲充饥。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