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僧何去,门闲落叶时。
画昏秋蠹老,斋断午禽饥。
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过永定废寺》描绘了一幅战乱之后寺庙荒凉的景象。首句“乱后僧何去”,写出了战乱后的动荡,僧人不知所踪,暗示了寺庙的废弃。接下来的“门闲落叶时”进一步渲染了寂静与凄清,落叶堆积,门庭冷落,显示出时光的流转和物是人非。
“画昏秋蠹老”描绘了壁画因年久失修而色彩暗淡,虫蛀斑驳,显出岁月的痕迹。“斋断午禽饥”则通过描绘斋堂无人,中午时分鸟儿也因饥饿而不再觅食,强化了废寺的荒凉气氛。
后两句“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传承的感慨,即使僧侣不在,人们仍能从残存的赐额碑中追忆往昔的辉煌。最后一句“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诗人直抒胸臆,面对废墟,不禁为世事无常、兴衰更替而生悲悯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废寺的景象,寓含了历史沧桑和人生哲理,情感深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汾阳西指,有插天垠崿。亘石栈、冈峦纷错。蹑芒屩。
看峰回径转,亥磴螺盘,羊肠路恶。两崖去天如削。
列城郭。倚崇墉绝顶,险同剑阁。剩荒垣、断云残角。
谁疏凿。
自一夫荷戟,百万临关梭巡,前却河山,数重扃钥。
销兵厉海禁,两廛无一釜。
迩乃逢宽政,锄犁满场圃。
颇闻好事人,煆为剑与斧。
抒悃三十年,馀风犹好武。
愿学一人敌,日中庭上舞。
纷腾赛水仙,卤莽祀田祖。
招彼下南人,蛮讴击鼍鼓。
纵博自有徒,释耒赴戎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