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由南天门至蒲桃岭四章·其二》
《由南天门至蒲桃岭四章·其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环峦如井干,惜无梧桐枝。

中有行雨蛟,云起何时

宿桃香尚秾,茂木翠方滋。

喜此岞崿心,平以春风姿。

碧瓦出遥岫,朱槛杳可窥。

似有红衲禅,手把金屈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瓦(bì wǎ)的意思:形容房屋或建筑物的瓦片颜色明亮、光洁如玉。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风姿(fēng zī)的意思:指人的仪态、姿态或举止优雅、美丽。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井干(jǐng gàn)的意思:指井底干净,比喻思想纯洁、行为正直,不受外界诱惑和污染。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行雨(xíng yǔ)的意思:行雨指行走之间下雨,形容行走时突然遇到雨天。

有行(yǒu xíng)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干、有作为。

云起(yún qǐ)的意思:形容事物突然出现或发生。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朱槛(zhū kǎn)的意思:朱槛是指门槛上涂朱红漆的门。比喻高官显贵的门第。

金屈卮(jīn qū zhī)的意思:指人才或技艺高超,非常出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景图。诗人以“环峦如井干”开篇,巧妙地将群山比作井干结构,既形象又富有层次感。接着,“惜无梧桐枝”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遗憾,引人深思。

“中有行雨蛟,云起知何时”,诗人借行雨蛟和云的起落,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变幻莫测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接下来,“宿桃香尚秾,茂木翠方滋”两句,通过描述桃树的香气和茂密的树木,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生命力。

“喜此岞崿心,平以春风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赋予了大自然以人性化的特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最后,“碧瓦出遥岫,朱槛杳可窥”描绘了远处建筑的轮廓和近处栏杆的隐约可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似有红衲禅,手把金屈卮”则以禅师的形象,以及手中所持的酒杯,增添了几分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情趣,使整首诗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中融入了人文的思考与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壮美又充满诗意的山林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任城待闸再柬龚观察子勤二首·其二

绣斧霜天羡独持,百城民吏候朱旗。

宫墙曲阜抠趋日,郡郭琅琊眺望时。

李杜诗篇千古并,唐虞文字万家遗。

风流漫诧铜鞮绝,几度南池岸接䍦。

(0)

任城待闸再柬龚观察子勤二首·其一

高牙犹矗岱云间,松色徂徕堕翠鬟。

北望燕幽饶大陆,东回齐鲁半名山。

中流鼓吹洪涛静,远岸楼台碧海閒。

一代循良宁久借,春风明月向朝班。

(0)

龚观察子勤旧分部越东于不佞大有国士之遇兹舟过济上奉寄二诗·其一

朱旂曾闪越城头,渤海重看政绩留。

南国双龙飞电彩,东方千骑擅风流。

嵯峨杰搆灵光殿,缥缈危梯太白楼。

后夜胡床明月满,可容词客并追游。

(0)

流河驿遇蔡仪部稚含话别作并订约晤于武林

握手双龙去住悬,河桥晴色对潸然。

中林骤报亡猿日,北塞真同失马年。

曳杖天穷苍岭外,抽毫霞涌赤城前。

戴家精舍溪头近,乘兴能飞雪夜船。

(0)

送程仲凯之两都

五夜山阴兴独乘,海天遥望白云凝。

囊携剑色过燕市,船载箫声出广陵。

何处新诗酬北雁,当年奇气羡南鹏。

高台倘遇荆丹辈,好上黄金第一层。

(0)

寿李惟寅五秩初度八首·其二

楼台十二静飞沙,带砺山河柱国家。

映日阶蓂呈五叶,先霜篱菊绽三花。

纷纭瑞鹤游蓬岛,蹀躞名驹聚渥洼。

虎帐麟袍天北极,人生何处觅丹砂。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