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钟鸣,鸣何深,妖栏妍梦轻。
一枫两枫啼不足,鹍弦烦激犹未明。
这首诗名为《听钟鸣有序(其一)》,出自清代诗人柳是之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分,独自聆听着远处的钟声,心中所激起的一系列情感和思考。
首句“听钟鸣,鸣何深”,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夜晚的寂静与钟声的悠远。"鸣"字用得甚妙,既形容了钟声之响彻,又透露出诗人对那种深邃感受的探寻。
紧接着,“妖栏妍梦轻”一句,则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在这里,“妖栏”可理解为一种隔绝尘世的意象,而“妍梦轻”则表达了一种虚幻不定的情愫。整句话,既带有超脱现实的色彩,也流露出一丝哀艷。
第三句“不续流苏翠羽郁清曲”,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流苏”二字,常用以形容美好的音乐,这里则指代那些已经逝去的乐章。而“乌啼正照青枫根”一句,则是诗人心之所向,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中那份清冷、宁静之境的向往。
至于“一枫两枫啼不足,鹍弦烦激犹未明”,则表达了一种无法满足的渴望。"一枫两枫"形容钟声单调而又不够充实,而"鹍弦烦激"则是对内心复杂情感的抒写,"犹未明"更添了几分迷茫。
最后,“凄凄朏朏伤人心”一句,是诗人心境的总结。"凄凄"二字,用来形容那种令人心痛的凄楚,而“朏朏”,则是对那份难以言说的哀愁的描绘。整首诗,以钟声为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深沉的悲凉。
柳是在这首诗中,不仅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语言,更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之中,构建出一种超脱而又充满哀愁的情境。
中和堂昔隳于火,今剪荒榛再落成。
博士尊师重演说,史君存古不更名。
渐摩伋学三风熄,流布褒诗五瘴清。
天子金声兼玉振,会徵褚大与儿生。
尊君曾索野堂吟,忽忽归舟忘至今。
旧有田庐无偃仰,新移花木已幽深。
远书来责订金诺,拙咏聊酬挂剑心。
行尽四方垂八十,始知朝市愧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