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浥快尘无,晴暴占秋有。
峰山亦小岭,始登心为畅。
跋马(bá mǎ)的意思:指迅速行驶或奔跑,形容行动迅速。
登心(dēng xīn)的意思:指心情愉快、欢欣鼓舞。
叠翠(dié cuì)的意思:形容山林的景色美丽如画。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欢颜(huān yán)的意思:形容喜悦的表情或笑容。
黄花(huá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或人的本质已经改变或消失。
夹辅(jiā fǔ)的意思:夹辅是一个形容词,指辅助的人或事物在两个重要的人或事物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旧识(jiù shí)的意思:旧时相识的人或事物。
开白(kāi bái)的意思:指事情刚开始,尚未发展到深入阶段。
马黄(mǎ huáng)的意思:形容马的毛色黄色,也用来比喻人的容貌憔悴、瘦弱。
如旧(rú jiù)的意思:像从前一样,没有改变。
入山(rù shān)的意思:进入山林
塞上(sāi shàng)的意思:指北方边塞地区或沙漠地带。
山民(shān mín)的意思:指山中的人民,也用来形容质朴、淳朴的乡村人民。
山口(shān kǒu)的意思:山口指的是山的峡谷口,也可以泛指山脉的入口处。在成语中,山口常用来比喻重要的关键时刻或决定性的地方。
双眸(shuāng móu)的意思:指双眼的目光或眼神。
毋宁(wú nìng)的意思:宁可不要,宁愿不要
遥指(yáo zhǐ)的意思:远距离指向,用手势或目光指向远处。
迤逦(yǐ lǐ)的意思:形容曲折迂回,蜿蜒曲折。
一径(yī jìng)的意思:直路,一条径路。
蕴藉(yùn jiè)的意思:蕴藉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通过言辞或行为表达深刻的意义或情感。它强调了表达方式的内涵和深度,通常用于形容作品或言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峰山口的旅程,沿途的景色和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关怀。
首句“跋马黄花路”,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骑马穿越黄花盛开的道路,画面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遥指峰山口”则引出了目的地,预示着即将展开一段新的旅程。
“露浥快尘无,晴暴占秋有。”这两句通过露水和晴空的变化,巧妙地描绘了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了旅途中的清新与宁静。露水的滋润使得尘土变得湿润,而晴天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迤逦陟兰磴,此行初入山。”诗人开始攀登蜿蜒曲折的山路,进入山中,这一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这里的“兰磴”不仅指出了山路的特点,也暗示了山中可能有的美丽景色。
“山民如旧识,对我发欢颜。”在山中遇到了熟悉的山民,他们以热情的笑容迎接诗人,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尊重。
“一径平开白,两山夹辅青。”描述了一条平坦的小径,两旁是青翠的山峦,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展现出山间道路的独特魅力。
“毋宁少蕴藉,后叠翠为屏。”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山景的喜爱之情,认为山峦如同绿色的屏障,既美丽又富有层次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峰山亦小岭,始登心为畅。”虽然只是小山岭,但登上之后,诗人的心境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畅快,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谦逊。
“塞上最高峰,行据双眸放。”最后两句提到了塞上的最高峰,诗人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双目所及之处尽是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壮美景观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行途中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文风情的体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