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严藕渔宫允还梁溪·其五》
《送严藕渔宫允还梁溪·其五》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汝与鸳湖客,工为南宋词。

诗人多莫及,后辈有馀师。

旧曲惊双绝,新声一时

小红低唱者,休被内家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低唱(dī chàng)的意思:低声地唱歌或说话,表示心情低落或悲伤。

后辈(hòu bèi)的意思:指年纪比自己小的人或新一代的人。

旧曲(jiù qǔ)的意思:指旧时代的音乐作品或歌曲。

内家(nèi jiā)的意思:指内功修炼的武术流派,强调内力的运用和心意的调动。

南宋(nán sòng)的意思:指南宋时期的南方宋朝。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

宋词(sòng cí)的意思:

宋 代人填写的词。词起于 唐 代,至 宋 为全盛时期,小令中调之外,更增长调。 宋 代填词名家最多,作品亦极丰富,故文学史上常与 唐 诗并称。

小红(xiǎo hóng)的意思:小红指的是一个年轻而活泼的女孩子。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年轻女孩子的活泼可爱和可亲的性格。

新声(xīn shēng)的意思:指新的声音、新的声势。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鸳湖(yuān hú)的意思:形容夫妻恩爱、和睦相处。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文学家屈大均所作,名为《送严藕渔宫允还梁溪(其五)》。屈大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尤其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极高的成就。

诗中提到的“汝与鸳湖客,工为南宋词”,表达了对友人严藕渔在词作方面的高超技艺的赞赏。南宋词是宋代词学的巅峰,以婉约细腻著称,屈大均在此处将严藕渔与南宋词相提并论,可见对其词艺的高度评价。

“诗人多莫及,后辈有馀师”则进一步强调了严藕渔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仅当时的诗人难以企及,对于后来的文人来说,他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旧曲惊双绝,新声妙一时”是对严藕渔作品艺术价值的肯定。这里的“旧曲”和“新声”分别指他的传统风格作品和创新之作,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令人惊叹。

最后,“小红低唱者,休被内家知”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暗示严藕渔的作品如同一位低吟浅唱的小红,其美妙之处不为外人所知,暗含对其作品深邃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严藕渔词艺的赞誉,展现了屈大均对友人才华的欣赏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文人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文化氛围。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送于潜赵县承彦礼归河南

祗将琴鹤返梁园,告别匆匆莫赠言。

衣锦何须誇季子,买丝端合绣平原。

归时松菊犹三径,到处桑麻自一村。

潜水西风多落叶,临岐争忍举离樽。

(0)

真率斋诗为杨懋臣赋

真率应知出自如,会名又复到斋居。

举觞便可频开燕,溉釜何妨更煮鱼。

画为品题交互看,诗因分韵接连书。

子云识字无人问,白首玄经守敝庐。

(0)

董士勉架阁所藏霅溪翁观梅诗意图

欲写寒梅愧未工,丹青赖有霅溪翁。

要观清浅黄昏处,尽有经营惨澹中。

一鹤一琴犹旧日,集丘集水自春风。

郎官画省多才思,东阁吟诗兴颇同。

(0)

壬子秋帘次迮士霖韵

雨馀公馆夜沉沉,香爇金炉觉坐深。

群马昔年空冀北,孤罴今日见丛林。

贺公自是工吴语,庄写何须动越吟。

官烛风帘同试事,正宜把酒细论心。

(0)

栖鹤斋诗为丁虚一赋

仙禽变化出胚胎,栖室琳宫丈室开。

七日缑山期一见,千年华表记重来。

身轻白雪闲依竹,顶重丹砂误啄苔。

龙虎真人新著号,会乘骐骥到迁莱。

(0)

画·其一子陵

世祖中兴忆故人,风云不应应星辰。

一丝九鼎关轻重,未必丹青写得真。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