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公期出祖,满卷重贻诗。
去途净如洗,尘土岂容缁。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出祖(chū zǔ)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祖籍,到外地谋生或发展。
出昼(chū zhòu)的意思:指夜间外出或离开家中。
开晴(kāi qíng)的意思:天气转晴,云散雾消。
晴旭(qíng xù)的意思:指旭日东升,天空晴朗明亮。
三宿(sān xiǔ)的意思:连续三天不离开某地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岳在通州道中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出昼经三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旅途的漫长与宁静,仿佛置身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之中。接着,“吾行未厌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喜爱与不舍,即使行程缓慢,也觉得时间太过短暂。
“群公期出祖,满卷重贻诗”描绘了沿途友人相送的场景,满载着友情的诗篇,不仅记录了这段旅程的美好,也承载了深厚的情谊。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感激,也是对这段旅程的珍视。
“天地开晴旭,山川耀远姿”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壮丽景色,晴朗的天空与远处的山川交相辉映,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这里的“晴旭”不仅指清晨的阳光,更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寓意着旅途的顺利与未来的美好。
“去途净如洗,尘土岂容缁”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纯净与清新的向往,即使在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尘土与疲惫,但内心的纯净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得这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内心保持纯净与乐观,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暮风声已厉,入夜尤汹汹。
有如九渊底,怒起千斗龙。
吾舟系树本,几欲拔起从。
一夜枕席间,镗鎝如金钟。
晨兴无日晖,四野云逢逢。
树叶下如雨,栖鸟无复容。
岂必大木窍,空响自相舂。
吾舟一长年,拥袖衣蒙茸。
小舟自后来,所受可百钟。
笑傲舞两棹,踊跃升斜篷。
此怯岂非夫,彼勇诚可庸。
吾知任事难,坐谭第恣胸。
假令吾操舟,畏葸恐更慵。
天道不能久,既盈还当冲。
飘风明决止,朝暾望东峰。
迟行一日耳,何必责犯锋。
吾取老聃言,挫锐万物宗。
周道既已敝,儒术犹未沦。
暴君方代作,孟子戒思申。
得国容有之,天下必以仁。
秦法本商鞅,日以虏使民。
竟能一四海,《诗书》厝为薪。
发难以刬除,藉始项与陈。
刀笔吏相汉,法令惟所遵。
王霸杂用之,叔孙为圣人。
盛衰益隆污,治道何由醇。
焉知百世后,不有甚于秦。
天道且日变,民生弥苦辛。
所以佛法来,贤知皆委身。
超然思世外,闻见同泯泯。
魂销无数,正卖花天气,禁烟时节。
一缕温馨徐出梦,新换轻罗还怯。
泄柳春光,踏青期误,风雨何曾歇?
《阳关》歌阙,清明便早成别。
一任金缕偷提,宝钗私赠,鹦鹉终须说。
碧满天涯人去处,何限鹃声啼血。
银汉盈盈,相逢不远,此意休抛撇。
西风留约,黄花欣看重发。
秦中天府旧金汤,圣代提封寄一方。
西去地连沙漠尽,北来城带海山长。
分符望重诸侯伯,参政官烦给舍郎。
关塞五年三出将,闾阎多事屡经荒。
随车少妇劳牵挽,失穴残胡尚陆梁。
共倚吁谋裨社稷,早闻忧国有封章。
芝兰莫遣蒙萧艾,貔虎终教制犬羊。
充国屯田长在汉,士安租调总归唐。
朝廷拔擢君何忝,朋辈交游我未忘。
离别此时无限意,酒酣分手脱丝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