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轩为邑之佳处顷春祝寺僧少葺之重来则眼界增明矣因拉王和叟刘曼卿相与碎建茗瀹之泉上石作观音像通悟禅师手琢亦甚灵异赋三绝·其三》全文
- 翻译
- 知道这是禅师雕琢的玉匠,玉的声音还像流水般清脆悦耳。
雕琢成了菩萨的笑容却默不作声,只在听到这声音的一刹那领悟了佛法。
- 注释
- 禅师:指修行佛法的高僧。
琢玉工:擅长雕刻玉石的手工艺人。
玉声:比喻玉器发出的声音。
水玲珑:形容声音清脆如流水般悦耳。
大士:对菩萨的尊称,此处指佛像。
笑无语:形容菩萨的慈悲形象,虽笑而不言传。
声闻:佛教术语,指通过听闻佛法而悟道。
一悟:瞬间领悟,即顿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禅师在琢玉的工艺过程中,通过对玉石的雕琢,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顿悟和超脱。"知是禅师琢玉工,玉声犹作水玲珑"表明禅师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能够从玉石的声音中感受到如同清泉般的美妙音响。这不仅展示了禅师对物质世界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他在精神修炼上的成就。
"琢成大士笑无语, 只在声闻一悟中"则意味着当玉石被雕琢到完美之时,禅师面露微笑,但却是超然物外的沉默。他已经达到了通过声音即可获得顿悟的境界,这种境界远超过了语言和文字的局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禅宗追求内在真理和精神觉醒的主题。诗人巧妙地将玉石雕琢这一具体的工艺活动,提升到了禅学中的深邃哲思,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圭士庵归蜀
昔日随流今逆流,昔时今日有来由。
李将军本穿杨手,误向南山射石头。
送小然还乡
及早游方及早归,参禅须是后生时。
傍人不必轻相笑,临际元呼小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