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罗 元 通 挽 诗 宋 /杨 万 里 奏 赋 曾 三 比 ,兴 能 竞 二 南 。如 何 双 桂 子 ,枉 著 拜 亲 衫 ?旧 事 余 诗 酒 ,何 人 续 笑 谈 ?生 前 孝 友 在 ,代 石 为 公 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拜亲(bài qīn)的意思:指拜访亲戚或探望亲人。
二南(èr nán)的意思:指两个人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完成一件事情。
桂子(guì zǐ)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出众、优秀,像桂子一样香甜美好。
旧事(jiù shì)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或旧时的消息。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三北(sān běi)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三个省份,即河北、山西和内蒙古。
生前(shēng qián)的意思:指某人在去世前的时期,通常用于形容人在临终前的状态或行为。
诗酒(shī jiǔ)的意思:指诗歌和酒的联合,表示诗人酒徒的生活方式,也用来形容诗人的风雅生活。
笑谈(xiào tán)的意思:指轻松愉快的谈笑,不以认真或严肃为目的的谈话。
孝友(xiào yǒu)的意思:指对父母孝顺,对朋友友善的品德。
兴能(xīng néng)的意思:能力得到提升,有所进步。
- 翻译
- 我曾在北方多次演奏赋诗,兴起时也能遍游南方各地。
为何双颗桂树的果实,却让我穿着拜见亲人的衣服感到徒劳。
过去的往事只剩下诗酒的记忆,谁能继续那些欢笑交谈?
活着时我以孝顺友爱为重,死后也要刻石纪念你,如同斧凿为你的墓志铭。
- 注释
- 奏赋:演奏诗文。
曾:曾经。
三北:指多个北方地区。
兴能:兴致勃勃。
竟二南:游历到南方多地。
双桂子:两颗桂树的果实,象征高洁。
枉著:白白地、徒然。
拜亲衫:拜见亲人的衣服,表示谦恭。
旧事:过去的经历。
诗酒:借指过去的生活和情感。
何人:谁人、何人能。
续笑谈:继续讲述过去的欢乐时光。
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在:存在。
伐石:雕刻石头。
公镵:公共的墓志铭,对逝者的敬称。
- 鉴赏
此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挽诗》。诗中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于亡友罗元通的深切怀念和不舍。
"奏赋曾三北,兴能竟二南。" 这两句描绘罗元通在世时的才华横溢,他曾三次北上参加科举考试,又南下实现个人抱负,这些行动展现了他非凡的才能和坚定的志向。
"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 这里用“双桂子”比喻罗元通的高贵品格,“枉著拜亲衫”则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如同穿着他赠送的衣物一般亲近。
"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 这两句流露出一股怀旧的情绪,诗中提及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共饮诗酒的情景,但现在一切只能依稀记忆,而那份欢笑对话已经无人能继续。
"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 最后两句强调了罗元通生前的品德,他不仅孝顺父母,更是朋友中的好汉。"伐石为公镵"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坚定而不可动摇的品格,如同用刀凿刻在坚硬的石头上一般。
杨万里通过这首诗,寄托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其卓越人格的高度评价,是一篇情真意切、富有文采的挽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