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蒋婿重画》
《题蒋婿重画》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溪鸟溪花似越中,山林出水西东

谁知白发尘客钓艇常怀张子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常怀(cháng huái)的意思:始终保持某种思想、情感、信念等。

尘客(chén kè)的意思:指行走在尘埃中的旅行者或游子,比喻在外漂泊的人。

出水(chū shuǐ)的意思:指水流涌出,形容水量充沛或水势汹涌。

钓艇(diào tǐng)的意思:指用来钓鱼的小船。

发红(fā hóng)的意思:形容脸上因羞愧、害怕、激动等而变得红润。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清出(qīng chū)的意思:清除、清理出来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水西(shuǐ xī)的意思:指水流向西,意味着水势逆流、逆境或逆天而行。

西东(xī dōng)的意思:形容东西分散或离散,没有秩序或规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溪鸟溪花似越中”,以“溪鸟”和“溪花”为切入点,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自然世界,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那份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越中”一词,不仅点明了地点,也暗示了诗中所蕴含的江南文化韵味。

接着,“山林清出水西东”,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深度与广度,将视线从溪流转向山林,强调了山水之间的相互映衬与自然界的纯净与宁静。这里的“清”字,既指山林的环境清幽,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对这份宁静的向往与追求。

后两句“谁知白发红尘客,钓艇常怀张子同”,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物,揭示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情感寄托。在繁华与喧嚣的红尘之中,诗人以“白发”自喻,表达了岁月流转、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通过“钓艇”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更寄托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特别是对名为“张子同”的友人的深情回忆。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在展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自然之美的外在世界,又富含人文之思的内在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真挚怀念。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送陈振狂游玉华

酒酣璚液唱游仙,万树桃花引去船。

路绕潺湲千涧水,岩开混沌五更天。

云根白积峰头雪,松火青飞洞里烟。

采药倘逢秦代客,莫言人世是何年。

(0)

下第后书怀·其二

一领青衫万斛尘,沟隍十口计全贫。

关河偏阻空囊客,童仆潜归得意人。

云路岂能容野性,帝乡元不住閒身。

长安浪说春光好,未见丘园非是春。

(0)

同强善长包蒙吉计仲嘉徐子晋斯学上人集宝林寺镜公房时蒙吉来自东瓯仲嘉归自燕赵

吴市飘零感岁华,偶携瓢笠到僧家。

孤云静结人天果,朔气寒生佛座花。

作客畏闻燕地雪,逢君先问赤城霞。

山中欲别各留偈,送过虎溪将日斜。

(0)

秋日居法云寺喜瀚上人见访

门掩苍苔一径幽,白云应为远公留。

疏钟隐隐诸天暮,残叶萧萧满地秋。

竹院又逢今日话,芝山犹忆旧时游。

此中传偈多禅侣,何必浮杯到沃州。

(0)

送林熙工陈汝翔陈伯孺潮上人游武夷

津亭落木已纷纷,无那离情对夕曛。

极浦风烟随鸟尽,寒潭秋色与僧分。

兰舟独载千峰月,竹杖同扶九曲云。

此日江蓠正堪采,为余遥荐武夷君。

(0)

送陈仲徽之齐省兄·其二

堤畔流莺不可闻,此行应念鹡鸰群。

孤舟夜渡秦淮月,匹马朝冲泰岱云。

故国烟花随梦断,天涯春色隔江分。

欲知别后相思意,惟有登楼对夕曛。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