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阴芍药》
《春阴芍药》全文
宋 / 黄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点滴檐声湿径云,翻阶红药啼痕

可怜花片零落雨露虽多不是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檐声(yán shēng)的意思:指雨点打在屋檐上发出的声音。比喻言辞、声音等细微之处。

点滴(diǎn dī)的意思:指微小的、细小的事物或数量。

红药(hóng yào)的意思:红色的药物,比喻能够解决问题或者治愈疾病的方法或手段。

花片(huā piàn)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物品的外表美丽而繁华。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零落(líng luò)的意思:形容事物散落、破碎、分散或衰败。

啼痕(tí hén)的意思:指哭泣时留下的痕迹或痕迹留在心中,形容悲伤、痛苦的印记。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注释
点滴:形容雨点细小而连续不断地落下。
檐声:屋檐滴水的声音。
湿径云:打湿了小径,仿佛云雾弥漫。
翻阶:翻过台阶。
红药:红色的芍药花。
啼痕:像哭泣留下的痕迹。
零落:凋谢、散落。
雨露:雨水和露珠。
恩:恩惠或宠爱。
翻译
雨点滴滴打湿了屋檐下的小路,红色的芍药花瓣带着哭泣的痕迹铺满了台阶。
可惜那些花朵都已经凋零,尽管雨水充足,并非它们所期盼的恩赐。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阴雨连绵的景象,诗人黄庚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芍药在雨中凋零的画面。首句“点滴檐声湿径云”,通过滴水声和湿润的云气,营造出阴郁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雨的绵密。接着,“翻阶红药带啼痕”一句,将红芍药与雨后的痕迹相结合,暗示了花朵在雨中挣扎的凄美,仿佛带着哭泣的痕迹。

“可怜花片都零落”直接表达了对花儿命运的怜惜,花瓣纷纷凋零,即使雨露再多,也不能改变它们凋谢的命运。最后一句“雨露虽多不是恩”,诗人借花寓意,暗示了世间万物并非总能得到期待的庇护,即使有恩惠降临,也可能无法抵挡自然规律或命运的无情。

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春阴芍药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

作者介绍

黄庚
朝代:宋   字:星甫   号:天台山人   籍贯:天台(今属浙江)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猜你喜欢

蓉溪书屋

书屋蓉溪曲,云林蜀岭斜。

一经韦相业,万卷邺侯家。

槛护连枝秀,池看并蒂葩。

谢庭森玉树,汉省接金华。

山月岷峨雪,江天滟滪霞。

花潭通白石,锦水出丹沙。

星野光芒聚,鸿霄羽翼遐。

地灵与文物,今古擅三巴。

(0)

圆通寺

晓问圆通寺,青山拄杖寻。

飞梁袅石涧,寒日抱霜林。

殿閤攀跻远,关河眺望深。

下看孤鸟翼,万里送遥心。

(0)

除架

苦叶萧疏久,秋匏亦委沙。

家人空抱蔓,山鸟莫啼花。

零落亲寒事,蹉跎感物华。

衰荣转相代,何必恨生涯。

(0)

立春日作二首·其一

蔼蔼春候至,天气和且清。

端居抚流化,久惬静者情。

浮阳起丛壑,流烟散孤城。

岸条发潜颖,园奔含初荣。

写襟旷明霁,览物纡游行。

目悦双飞雉,耳感孤鸣莺。

形运自相代,神理谁为名。

往规与时逝,来虑随年并。

心存汉阴灌,躬敩南阳耕。

疏还念知止,庄论持达生。

自非秉昭旷,能不婴世营。

(0)

赠马大承道超贡上礼部

金膏水碧不易得,马生才华倾众人。

昂藏场屋每脱略,一跃便致青云身。

圣朝礼乐复元古,隋唐科目安足数。

玉阶独对天人篇,举头思与夔龙伍。

乡国从来盛俊英,蹇予乖剌老无成。

拂君宝剑出门去,早取千秋万古名。

(0)

对雨·其三

春睡起何迟,茆厨湿未炊。

竹梢欹拂水,花片舞过篱。

老病消浮念,迂疏冷旧知。

独怜山郭雨,能与静相期。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