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山行至木下庙和上巳携酒》
《清明山行至木下庙和上巳携酒》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阵阵原头纸灰清明风物亦悲哉。

酒浇地下谁曾见,哭唤山头魂讵回。

荒冢野狐不起,残腥饥鹘攫还来

南桥眺罢当修褉,木庙坛边花正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地下(dì xiɑ)的意思:指地面下面,暗中、秘密地进行活动。

风物(fēng wù)的意思:指风景、景色。

还来(hái lái)的意思:回来,再来

荒冢(huāng zhǒng)的意思:指荒废的坟墓或荒芜的墓地。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山头(sh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顶端或最高处。

野狐(yě hú)的意思:指狡猾狡诈的人。

原头(yuán tóu)的意思:原始状态、原来的样子

阵阵(zhèn zhèn)的意思:连续不断的出现或传来

纸灰(zhǐ huī)的意思:指纸烧成的灰,比喻毫无价值的东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在山中行走至木庙时所见所感,充满了哀伤与自然的生动画面。

首句“阵阵原头飞纸灰”,以纸灰随风飘扬的景象,渲染出清明祭扫的氛围,暗含哀思与怀念之情。接着,“清明风物亦悲哉”一句直抒胸臆,点明清明时节的哀愁情绪,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融合。

“酒浇地下谁曾见,哭唤山头魂讵回。”这两句通过想象中的祭奠场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酒洒于地,哭声回荡山间,却无法唤醒亡灵,流露出难以言表的悲伤与无奈。

“荒冢野狐眠不起,残腥饥鹘攫还来。”这两句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野狐在荒冢旁安眠,饥饿的鹘鸟则伺机而动。通过动物的活动反衬出墓地的寂静与荒凉,进一步强化了哀悼的氛围。

“南桥眺罢当修褉,木庙坛边花正开。”最后两句转而描述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修褉(踏青),以及木庙周围花开的生机勃勃景象。这一转折不仅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示了人们在哀悼逝者的同时,不忘享受生活,体现了生命循环的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观与传统习俗,巧妙地交织了哀思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及自然循环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送钟太学天毓归越省其尊人观察公

骊歌不断夕阳楼,又折黄花赋远游。

六馆诸生惊翰墨,三河群少羡风流。

朱衣上国谁青眼,彩袖高堂正白头。

归去若耶西子近,丝缰烦为片云留。

(0)

送大司马张公还朝四首·其二

中天名岳降崔嵬,望里三娥雪色开。

父老竞传司马谕,君王遥借卧龙才。

长城乍起当周甸,大海初澄傍越台。

纵是抽毫难和客,幕中犹许孟坚来。

(0)

早春汪司马伯玉抵严陵以手札见招先此奉柬期司马过小园时仲淹同至

踏尽名山兴未回,一筇春首问崔嵬。

东华紫气真人驻,西竺青莲大士来。

绝壑鱼龙迎系缆,中天鸾隺登台。

千门雪色澄江上,咫尺能无过草莱。

(0)

夜泊金阊寄奠王敬美先生八首·其七

抗手吴门岁月除,三年秋色断鲈鱼。

清江一曲题诗外,大海千峰入梦馀。

紫气尚悬朱雀桁,丹霞长拥白牛车。

何因一问梯仙道,并捧金珰拜玉除。

(0)

千秋阁四首为司马汪公赋阁在千秋里中·其二

缥缈飞楼大谷傍,雕题遥接海云长。

中原雪色高黄阜,太乙星精下紫阳。

五柳庄前蓬作户,百花潭上草为堂。

却思香案紬书日,十二楼头侍玉皇。

(0)

游仙诗六首再寄王长公·其六

咫尺瑶坛上界分,自携真诀傍氲氤。

龙蛇大陆飞丹灶,鸡犬全家住白云。

种得神芝遗桂父,携将灵药寄茅君。

华阳瞬息乘风到,一鹤能无洞口闻。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