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眺罢当修褉,木庙坛边花正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地下(dì xiɑ)的意思:指地面下面,暗中、秘密地进行活动。
风物(fēng wù)的意思:指风景、景色。
还来(hái lái)的意思:回来,再来
荒冢(huāng zhǒng)的意思:指荒废的坟墓或荒芜的墓地。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山头(sh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顶端或最高处。
野狐(yě hú)的意思:指狡猾狡诈的人。
原头(yuán tóu)的意思:原始状态、原来的样子
阵阵(zhèn zhèn)的意思:连续不断的出现或传来
纸灰(zhǐ huī)的意思:指纸烧成的灰,比喻毫无价值的东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在山中行走至木庙时所见所感,充满了哀伤与自然的生动画面。
首句“阵阵原头飞纸灰”,以纸灰随风飘扬的景象,渲染出清明祭扫的氛围,暗含哀思与怀念之情。接着,“清明风物亦悲哉”一句直抒胸臆,点明清明时节的哀愁情绪,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融合。
“酒浇地下谁曾见,哭唤山头魂讵回。”这两句通过想象中的祭奠场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酒洒于地,哭声回荡山间,却无法唤醒亡灵,流露出难以言表的悲伤与无奈。
“荒冢野狐眠不起,残腥饥鹘攫还来。”这两句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野狐在荒冢旁安眠,饥饿的鹘鸟则伺机而动。通过动物的活动反衬出墓地的寂静与荒凉,进一步强化了哀悼的氛围。
“南桥眺罢当修褉,木庙坛边花正开。”最后两句转而描述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修褉(踏青),以及木庙周围花开的生机勃勃景象。这一转折不仅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示了人们在哀悼逝者的同时,不忘享受生活,体现了生命循环的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观与传统习俗,巧妙地交织了哀思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及自然循环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