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榻当筵卧,西风拂小栏。
有巧输人乞,因贫得梦安。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在秋季夜晚的独特心境与感受。首句“旅榻当筵卧”,生动地展现了旅人的生活状态,身处异乡,只能在简陋的旅榻上就寝,与宴席相对,暗示了其孤独与无奈。接着,“西风拂小栏”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微风吹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
“秋从今夕到,月向异乡看”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立秋的到来。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中,通过“秋”与“月”的形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秋从今夕到”强调了秋天的突然降临,而“月向异乡看”则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异乡观赏月亮的情景,凸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有巧输人乞,因贫得梦安”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巧输人乞”可能是指诗人通过某种巧妙的方式寻求帮助或安慰,而“因贫得梦安”则表达了在贫困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物质困境的精神追求。
最后,“曝衣问僮仆,预戒早霜寒”两句,以日常生活场景结束全诗。诗人询问仆人是否需要提前准备防寒衣物,既体现了他对家人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的敏感和准备。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深化了诗中关于季节变换和生活准备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人在秋季夜晚的孤独、思乡、超脱以及对生活的细致关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生活哲思。
昔读古人书,夙抱先忧志。
心源未澄彻,每为外物累。
因循度岁时,龌龊牵俗事。
迩来反诸身,颇觉有真意。
吾气大且刚,浩然塞天地。
一为物所役,四海无容袂。
鬼神启我衷,吾道今有契。
鸿雁落河皋,远自天边致。
踪迹风尘内,议论云霄际。
启心输忠赤,瞩目览苍翠。
天阔云烟敛,波光鱼鸟戏。
观物悟道机,触景发人思。
浮生惜寸阴,饮食须知味。
误几三十载,不饮长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