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仁人心,此理亦殊晦。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旨(běn zhǐ)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目标或本质。
犬吠(quǎn fèi)的意思:指小狗的叫声,比喻微不足道的声音或无足轻重的事物。
仁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有仁慈之心的人,善良、宽厚、怜悯他人的人。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生民(shēng mín)的意思:指民众,人民。
视生(shì shēng)的意思:指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与生命息息相关。
同胞(tóng bāo)的意思:同胞指的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兄弟姐妹,也可以泛指同一个国家、民族或团体的人。
毋乃(wú nǎi)的意思:不是,不要
原野(yuán yě)的意思:指广阔的原野,比喻没有限制和束缚的自由环境。
-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乱中杂感五首(其五)同胞》,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战争中人性与道德的深刻反思。
首句“同胞视生民”,点明了诗的主题——在混乱的战争中,人们如何对待彼此,如何理解“同胞”这一概念。接着,“其言始张载”引用了张载的话,强调了仁心的重要性,认为没有仁爱之心,道理也会变得晦涩不明。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中人性光辉被遮蔽的忧虑。
“原野厌人肉”一句,直指战争带来的残酷现实,原野上充斥着对人类生命的践踏和消耗,揭示了战争的无情和残忍。接下来,“本旨究安在”提出了疑问,追问这场屠杀的真正目的何在,表达了对战争意义的质疑。
最后,“争城求不杀,毋乃类犬吠”以形象的比喻,将争夺城市的行为比作狗吠,讽刺了战争中的无意义争斗。同时,也暗含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人们能停止这种看似无谓的冲突,追求真正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批判态度,以及对和平与人性的呼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