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歌(bēi gē)的意思:指悲伤哀怨的歌曲,形容悲痛欲绝的心情。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沧波(cāng bō)的意思:指江河湖海中的波浪,也比喻人事变幻不定、世事变迁。
怅然(chàng rán)的意思:心情不快,感到失望或沮丧
当日(dāng rì)的意思:指当天、当时的情况或状态。
得对(de duì)的意思:表示事物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相互补充。
地入(dì rù)的意思:表示事物进入地下或被埋入地下。
芳樽(fāng zūn)的意思:形容酒味芳香。
风物(fēng wù)的意思:指风景、景色。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九秋(jiǔ qiū)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秋天。
六朝(liù cháo)的意思:指南朝、东晋、南朝宋、南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合称。
气昏(qì hūn)的意思:因愤怒、气愤而晕倒或昏厥。
秋天(qiū tiān)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天气清爽宜人。
人事(rén shì)的意思:指人的事情或人的事务。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同风(tóng fēng)的意思:指人们在思想、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共同的声势。
王气(wáng qì)的意思:指君主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遗迹(yí jì)的意思:指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痕迹。
吟魂(yín hún)的意思:吟咏歌颂英灵的魂魄。
玉树(yù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物。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醉眼(zuì yǎn)的意思:形容眼神迷离,如醉如痴。
- 注释
- 六朝:古代中国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遗迹:历史遗留的痕迹或遗址。
空存:仅存,留存。
城压:城市紧邻。
沧波:苍茫的波涛。
醉眼:因饮酒而眼神朦胧。
九秋:指秋天,古时以农历九月为秋季之始。
吟魂:诗人的灵感或情感。
玉树:借指音乐或歌声,也可指帝王宫殿。
悲歌:悲伤的歌曲。
黄旗:古代帝王的旗帜。
王气:帝王的威严和运势。
人事:人间世事。
风物:自然景色或事物。
怅然:惆怅失落的样子。
芳樽:美酒的代称。
- 翻译
- 六朝的历史遗迹仅剩眼前,古城紧临大海的波涛边。
万里江山在醉眼中铺展,秋天的广阔天地触动诗人的思绪。
如今,哀歌从玉树间响起,当年的黄旗下王气已衰败。
人事变迁,但风物依旧,心中惆怅,仍能举杯对酒。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古幽深的意境,诗人借景物之变迁,抒写了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六朝遗迹此空存"一句,表明诗人面对的是南京这一座历经六朝兴衰的古城,"城压沧波到海门"则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古城雄伟壮观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历史的沉重和时间的流逝。"万里江山来醉眼"中,诗人以"万里江山"概括自然美景,用"醉眼"形容自己被这种美景所陶醉,这里的"醉"并非酒醉,而是心灵上的沉醉。
接着的"九秋天地入吟魂"则表达了诗人在这广阔的自然界和悠长的历史时光中,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与追求,这里的"九秋"象征着时间的漫长,"吟魂"则是诗人的情感寄托。"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两句,通过对比古今的不同景况,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英雄事迹和繁华时期的怀念之情,以及面对现实衰败所产生的哀伤。
最后的"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则是诗人在感慨世事无常之后,依旧保持着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这里的"芳樽"可能指的是酒杯,象征着诗人仍愿意在物是人非的现实中寻找些许慰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