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麟之趾》
《麟之趾》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zhīzhǐ
xiānqín / shījīng

línzhīzhǐzhènzhèngōngjiēlín

línzhīdìngzhènzhèngōngxìngjiēlín

línzhījiǎozhènzhèngōngjiēlí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公族(gōng zú)的意思:指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也可以泛指同族人。

公子(gōng zǐ)的意思:公子指的是贵族或富人的儿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有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男子。

公姓(gōng xìng)的意思:指公众人物或者公共事务,表示对公众利益的关注和重视。

于嗟(yú jiē)的意思:表示惋惜、叹息,对事物感到遗憾或可惜。

振振(zhèn zhèn)的意思:形容言辞自负,自命不凡,自以为是。

注释
麟:麒麟,传说动物。
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
趾:足,指麒麟的蹄。
振振:诚实仁厚的样子。
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于:通吁,叹词。
 于嗟:叹美声。
定:通顁,额。
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
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公族:与公姓义同。
注释2

1、麟: 麒麟,传说动物。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趾:足,指麒麟的蹄。

2、振振真: 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3、于虚: 通吁,叹词。 于嗟:叹美声。

4、定: 通颠,额。

5、公姓: 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6、公族: 与公姓义同。

翻译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
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
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译文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诸侯公子的诗。但这公子究竟是作为商纣“西伯”的文王之子,还是爵封“鲁公”的周公旦之子,抑或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就不得而知了。按朱熹《诗集传》“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的解说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孙”而言;但《毛诗序》则有“《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之说。既为“衰世”,就非必定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

赞美贵族公子,而以“麟”起兴,这在今天的读者,或许会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却是一桩异常庄重和动情的事。所谓“麟”,其实就是糜,鹿之一种而已。不过古代传说中的“麟”,却非同寻常:据汉刘向《说苑》称,“麒麟,麕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春秋感应符》更发挥“一角”之义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荀子》亦云:“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恶杀,麟在郊野。”大抵是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所以后儒赞先王之圣明,则眉飞色舞于“麒麟在圃,鸾凤来仪”;孔子生春秋乱世,则为鲁哀公之“获麟”而泣,以为麟出非时也。

明白了“麟”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即可把握此诗所传达的热烈赞美之情了。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两幅美好画面的化出和叠印:眼间刚出现那“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麒麟,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却又恍然流动,化作了一位仁厚(“振振”)公子,在麒麟的幻影中微笑走来。仁兽麒麟与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辉映,令人油然升起一股不可按抑的赞叹之情。于是“于嗟麟兮”的赞语,便带着全部热情冲口而出,刹那间振响了短短的诗行。二、三两章各改动二字,其含义并没有多大变化:由“麟”之趾,赞到“之定”、“之角”,是对仁兽麒麟赞美的复沓;至于“公子”、“公姓”、“公族”的变化,则正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所说,“此诗公姓犹言公子,特变文以协韵耳。公族与公姓亦同义”。如此三章回旋往复,眼前是麒麟、公子形象的不断交替闪现,耳际是“于嗟麟兮”赞美之声的不断激扬回荡。视觉意象和听觉效果的交汇,经了叠章的反覆唱叹,所造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兴奋、热烈的画意和诗情。

前文说到这是一首赞美贵族公子的诗,似乎已没有异议。但它究竟歌唱于何种场合,实在又很难判明。方玉润以为此乃“美公族龙种尽非常人也”(《诗经原始》),大抵为庆贺贵族生子的赞美诗,似乎较近原意。古代的王公贵族,总要自夸其身世尊崇不同凡俗,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定是“龙种”、“麟子”。这首诗用于恭贺贵族得子的场合,大约正能满足那些王公大人的虚荣、自尊之心。然而,自从卑贱如陈胜、吴广这样的氓隶之徒,曾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平之语揭竿而起以后,凡俗之家便也有了愿得“麟子”的希冀。在这样的背景上反观“麟之趾”,则能与仁兽麒麟媲美,而可热情赞美的,就决非只有“公族”、“公姓”了——既然有不少贵族“龙种”,最终被历史证明只是王冠落地的不肖“跳蚤”;那么凡俗之家,就也能崛起叱咤风云的一代“麟子”。

鉴赏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愿景,通过对“麟”的不同部分的描述来表达对理想人物或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每句话都围绕着“麟”这一神圣而珍贵的动物,以及它所象征的吉祥与尊贵。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这里的“麟之趾”比喻公子的脚步轻盈而有力量,显示出一种不凡的气质和风度。“于嗟麟兮”则是对这位公子的一种赞叹或感慨,表达了一种对于理想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定”象征着家族或族群的稳固与尊贵。“振振公姓”则是对这个家族或族群的赞誉,显示出一种家族的繁荣和名声。“于嗟麟兮”的重复使用,不仅强调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境遇的欣赏,也增添了一种抒情诗特有的韵味。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这里的“麟之角”象征着家族或族群的尖锐与卓越。“振振公族”则是对这个家族或族群的一种赞扬,表达了对他们在世间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力的认可。再次出现的“于嗟麟兮”,不仅是诗歌节奏上的美妙回环,也是诗人情感深处对于这种吉祥图腾的无限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麟”这一象征物的不同部分进行赞美,展现了古人对于理想人物或家族的崇高评价和美好的愿望。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一一二

寂寂寥寥纸半张,嗟嗟唧唧泪千行。

言言语语空相忆,苦苦频频更寄将。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八十一

供佛清斋折露葵,课经时绕白莲池。

云鬟祇欠金刀剪,顿是山庵苦行尼。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二十七

昨夜裙腰忽褪围,清晨蟢子绕深闺。

春来吉兆频频见,定是游人此夕归。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十六

睡到黄昏坐到明,只缘君去没心情。

常时欲寄平安字,及至人行写未成。

(0)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二十六

幽居僻类杜陵家,春日垂垂橘柚花。

花径今朝缘客扫,瓷瓶汲水自煎茶。

(0)

题王君冕同年芳润亭

花县归来昼寂寥,终南山翠涌亭皋。

林深未觉兰荪变,天远何妨雨露高。

此去溉根须食实,谁分剩馥与残膏。

行看小试挥毫手,香雾霏霏滴凤毛。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