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骋能(chěng néng)的意思:骋能指的是充分发挥才能,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旦夕(dàn xī)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形容事情的发展迅速或情况的变化突然。
利口(lì kǒu)的意思:形容人口才聪明,口齿伶俐。
凭陵(píng líng)的意思:依靠、倚赖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炙灯(zhì dēng)的意思:指用烛火照明,比喻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
自爱(zì ài)的意思:自己爱护自己,自重自爱。
座客(zuò kè)的意思:指没有固定工作或职责的人,常常在别人的家里或场所做客。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的《憎蚊》。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蚊子的厌恶之情,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蚊子的猖獗与烦扰。
首句“才瞑便??”,形象地描绘了蚊子在夜幕降临时的活跃状态,仿佛它们在黑暗中寻找猎物,充满了动态感。接着,“凭陵若骋能”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蚊子的肆虐,它们仿佛在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和技巧,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
“策躯不自爱,利口向人腾。”这两句揭示了蚊子的本性,它们不顾自身安危,只为了获取食物而不断地向人类进攻,表现了蚊子的贪婪与无情。
“座客劳挥扇,书生罢炙灯。”这两句描绘了人们为了驱赶蚊子所采取的行动,无论是聚会的客人还是埋头读书的学子,都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动,挥动扇子或熄灭灯火,以求得片刻安宁,体现了蚊子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最后,“秋风来旦夕,知尔不须憎。”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蚊子的理解与宽容,虽然蚊子带来了困扰,但随着秋风的到来,它们终将离去,因此无需过分憎恨。这句诗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蚊子这一常见生物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萧正字往蔡州贺裴相淮西平
相府旌旄重,还邀上客行。
今朝郭门路,初彻蔡州城。
从马唯提酒,防身不要兵。
从来皆作使,君去是时平。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满座诗人吟送酒,离城此会亦应稀。
春风下第时称屈,秋卷呈亲自束归。
日晚山花当马落,天阴水鸟傍船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送元绪上人游商山
万法空门里,师修历几生。
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
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
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