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哀 筝 唐 /李 商 隐 延 颈 全 同 鹤 ,柔 肠 素 怯 猿 。湘 波 无 限 泪 ,蜀 魄 有 余 冤 。轻 幰 长 无 道 ,哀 筝 不 出 门 。何 由 问 香 炷 ,翠 幕 自 黄 昏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筝(āi zhēng)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音乐声或歌声。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翠幕(cuì mù)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如画。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轻幰(qīng xiǎn)的意思:指言辞轻佻、不严肃,不正式的态度或行为。
柔肠(róu cháng)的意思:形容人性情温和、心地柔软。
蜀魄(shǔ pò)的意思:指人死后灵魂所寄托的地方,也可指人离开后留下的气息或痕迹。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无道(wú dào)的意思:指人行为不正、不道德、没有道德准则,做事不公正,没有法律约束。
香炷(xiāng zhù)的意思:指香烟还未燃尽,香味仍在空气中弥漫。比喻人的声誉或美名在世间流传。
延颈(yán jǐng)的意思:指人们为了看到远处或者高处的景物而伸长颈子。
由问(yóu wèn)的意思:由问意指通过询问或探究来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
- 翻译
- 脖颈挺直如鹤,内心柔弱似猿
湘江波涛中蕴含着无尽泪水,蜀地鸟儿承载着未完的冤屈
轻盈的车帘永远无法遮挡道路,悲伤的筝声不再传出家门
何时能询问香烟燃烧的情况,只有翠绿的帷幕陪伴直到黄昏
- 注释
- 延颈:形容脖颈挺直。
全同鹤:完全像鹤一样。
柔肠:形容内心柔软。
素怯:向来胆小。
湘波:湘江的水波。
无限泪:无尽的泪水。
蜀魄:指蜀地的鸟,如杜鹃,常用来象征哀怨。
馀冤:未了的冤屈。
轻幰:轻盈的车帘。
长无道:永远无法遮挡道路。
哀筝:悲伤的筝声。
不出门:不再传出家门。
何由:如何能够。
香炷:香烟燃烧。
翠幕:翠绿色的帷幕。
自黄昏:独自到黄昏。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哀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哀愁。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开篇两句,以鹤和猿为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孤独与忧虑之情。鹤因其高峻的姿态常被用来比喻超凡脱俗之人,而“柔肠素怯”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脆弱和不为人知的哀愁。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这两句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无尽悲伤。湘江的波涛如同无尽的眼泪,而蜀地的鬼魂则带着未了的心愿,这些意象都映射出诗人深沉的哀愁。
“轻幔长无道,哀筝不出门。”诗人在轻纱的窗帘之后,心中充满了哀伤,却又找不到出口,更不用说是走出去交流和表达这些情感。这里的“轻幔”和“哀筝”都成为隔绝内外世界的象征。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香炉中熏香的质疑,以及那逐渐模糊在黄昏中的翠绿窗帘,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寂寞与孤独。香炷虽香,却也难以驱散心中的哀愁;而外界的光线消逝,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抒情风格和深邃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