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谒涧泉琴,都忘利与名。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势(bō shì)的意思:指水波的形势或力量。
耳根(ěr gē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基础、根本立场。
更期(gēng qī)的意思:更期指的是改变期限或时间。通常用来形容推迟或改变计划、约定的情况。
九皋(jiǔ gāo)的意思:形容水势汹涌,波浪滔天。
流波(liú bō)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涌动,波浪连绵不绝。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三峡(sān xiá)的意思:指一道山峡或河峡,也可比喻险要之地。
心地(xīn dì)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品性、道德或善恶本质。
幽情(yōu qíng)的意思:幽情指的是内心深处的柔情和感伤,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情感内敛、柔软,表达一种含蓄的情感。
月夜(yuè y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和夜色,常用来形容夜晚的美丽和宁静。
- 翻译
- 前来拜访山涧泉水边的琴声,全然忘记了世俗的名利。
初次听到这琴音,心中感到舒畅,长久聆听,耳朵也变得清净。
想象那三峡的水流声势,仿佛听见九泽深处鹤鸣之声。
我期待着明亮的月夜,能和这琴声一起,深深享受这份幽深的情致。
- 注释
- 来:前往。
谒:拜访。
涧泉:山涧泉水。
琴:琴声。
忘:忘记。
利:名利。
初闻:初次听到。
心地:内心。
爽:舒畅。
耳根:耳朵。
清:清净。
三峡:长江三峡。
流波:水流声势。
九皋:泛指遥远的水边或沼泽。
鸣鹤:鹤鸣。
期:期待。
明月夜:明亮的月夜。
共:一起。
此:这。
畅幽情:深深享受幽深的情致。
- 鉴赏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听涧泉琴次赵丞韵》,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听闻琴声时,心境获得了极大的净化和愉悦。他忘却了世间的利益与名誉之争,内心感到了一种难得的清凉与舒畅。
“来谒涧泉琴,都忘利与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听琴时对物欲名利的超越,涧泉琴的美妙旋律使他心无杂念,只剩下纯粹的艺术享受。
“初闻心地爽,饱听耳根清。”这里,“初闻”指的是第一次听到琴声时,那份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这种感觉是如此的清新和直接,以至于连耳根都感到清澈无比。
“三峡流波势,九皋鸣鹤声。”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三峡指的是长江三峡,流波势即是奔腾的水流声;九皋则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而鸣鹤声,则是形容那里清新的环境。
“更期明月夜,共此畅幽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在一个明亮的月夜,与琴声共同享受这种幽深而美好的心情。这里的“更期”意味着对未来的期待,而“畅幽情”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作者对音乐的感受,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灵状态。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艺术享受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深刻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南归早发柳湖
残月光中强揽衣,欲随乌鹊向南飞。
无端客梦难收拾,落在西城晚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