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幸(bó xìng)的意思:指女子处境困苦,生活不幸。
从天(cóng tiān)的意思:指突然出现或降临,形容事物突然发生或突然出现。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过日(guò rì)的意思:度过一天;度日;度过日子
忽雷(hū léi)的意思:突然间雷声响起
还行(hái xíng)的意思:表示对某事物或某人的评价,意思是还可以、还可以接受。
日光(rì guāng)的意思:指阳光,也用来形容事物明亮、光彩夺目。
天教(tiān jiào)的意思:指天意、天命,表示某种事情是天意所在,无法改变。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无凭(wú píng)的意思:没有凭证或证据。
萧郎(xiāo láng)的意思:指贫穷潦倒的男子。
斜照(xié zhào)的意思:指太阳斜照的光线,比喻事物的光辉已经衰落,或者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不佳。
幸从(xìng cóng)的意思:指幸运地得到某种好处或利益。
- 鉴赏
这首《武陵春·乍雨乍晴》由清代词人黄永所作,巧妙地描绘了天气变化莫测的情景,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
“为怕日光争欲雨”,开篇即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雨与日光赋予了情感,形象地描绘了雨与阳光在天空中的微妙竞争,仿佛它们都在争夺着天空的主导权。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天气的变幻,更蕴含了作者对自然界微妙平衡的深刻理解。
“雨过日偏明”则转折描绘了雨后的景象,雨过天晴,阳光重新照亮大地,但并非完全明亮,而是带有一种淡淡的余晖,这种微妙的变化,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精准捕捉,也是对生活哲理的隐喻。
“半栏斜照忽雷声”,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感,雷声的突然响起打破了宁静的氛围,而“半栏斜照”则暗示了雷声之前可能还有一丝微弱的光线,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也寓意着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与希望并存的主题。
“晴雨总无凭”,总结了天气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力感。
“却似萧郎多薄幸,归去又还行”,这里运用了典故,将自然界的天气变化类比为人情世故中的薄幸,暗示了人生中情感的反复无常,如同天气一般难以捉摸。同时,“归去又还行”则表达了对命运流转的无奈接受,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期待。
“薄幸从天教得成。天也忒无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认为即使是薄幸的命运也是上天安排的结果,而上天似乎对此毫不在意,这种对命运的质疑和对自然法则的反思,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现象的美丽与复杂,也触及了人性的脆弱与坚强,以及对命运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寻有诗见贶依韵和答
粉絮先春拂面翔,临风跃马到君堂。
县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惊农事忙。
疾呼小吏具山酌,便欲尽醉为诗狂。
我牵尘俗不得久,何意更烦投夜光。
重送周都官
水上朱楼画角鸣,濛濛雨里榜舟轻。
未逢甫里先生谒,多见吴兴太守迎。
荷叶半黄莲子老,霜苞微绿橘林明。
十年不到风烟改,君去将诗与昼评。
陪使者护客晚发京口
拖船鸟惊兽骇奔,追夫雷动云作屯。
前日生辰使者去,贺正又出丹阳门。
欲上未上军人马,似响不响县官喏。
穷冬闸闭水不行,深夜火明山欲赭。
尚书太尉传语来,夫船未足官须催。
敌使三节能几耳,客载万舸何为哉。
甘心事仇谁作俑,耻不自羞犹怂恿。
古来秦祸不须胡,蒙恬斥外斯高宠。
金盏倒垂莲.牡丹
谷雨初晴,对晓霞乍敛,暖风凝露。
翠云低映,捧花王留住。
满阑嫩红贵紫,道尽得、韶光分付。
禁籞浩荡,天香巧随天步。群仙倚春似语。
遮丽日、更著轻罗深护。半开微吐,隐非烟非雾。
正宜夜阑秉烛,况更有、姚黄娇妒。
徘徊纵赏,任放濛濛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