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泊处江山二首·其二》
《题泊处江山二首·其二》全文
清 / 李宪噩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远流极地尽,绝顶造天杳。

寒月天中生,峰势杳边小。

淩淩照浤澈,层层回绕

孤舫悄无声,时一喧水鸟

对此岂能卧,独赏亦达晓。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层层(céng céng)的意思:逐层叠加,层层递进

回绕(huí rào)的意思:指事物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形成环形或曲线形状。

极地(jí dì)的意思:指极端的地方或状态。

绝顶(jué dǐng)的意思:达到极限或巅峰的状态。

流极(liú jí)的意思:形容水流非常迅猛,极其湍急。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水鸟(shuǐ niǎo)的意思:指善于游泳的水鸟,比喻擅长在某一领域内活动的人。

天中(tiān zhōng)的意思:指在天空中,中央地带。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远流(yuǎn liú)的意思:指水流远离源头,比喻人离开原来的地方或职位。

月天(yuè tiān)的意思:指月亮高悬天空,形容月亮明亮、高挂天际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之处的壮丽江山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感悟。

首句“远流极地尽”,开篇即以“远流”点明江水之长,至“极地尽”则进一步强调水流之远,仿佛能够直达地球的尽头,展现出一种辽阔无垠的景象。接下来,“绝顶造天杳”一句,将视线转向山峰,描绘出山峰直插云霄,与天相接的壮观景象。“寒月天中生”则将视角转回天空,一轮寒月在夜空中升起,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冷寂与静谧。“峰势杳边小”则是对远处山峰的描绘,它们在夜色中显得渺小而遥远,与高悬的月亮形成对比,更显山的高峻。

“淩淩照浤澈,层层辨回绕”两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清澈的水面,同时又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层层叠叠,仿佛是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又或是水面的波纹在月光下形成的美丽图案。“孤舫悄无声,时一喧水鸟”则通过静与动的对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孤零零的小船静静地停泊在江面,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几声水鸟的鸣叫,打破了这份宁静。

最后,“对此岂能卧,独赏亦达晓”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难以入眠,独自欣赏直至天明的心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泊舟处江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宪噩
朝代:清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
猜你喜欢

题白梅·其二

雪压南枝冻未消,山禽和梦立寒梢。

分明一片黄昏月,留向禅床伴寂寥。

(0)

题剡溪书屋

朝望青山云,夕望剡溪月。

我思剡溪人,欲载剡溪雪。

笑杀山阴王子猷,一时兴尽回扁舟。

早识山中有羊仲,放船也作东吴游。

羊家结屋溪南住,正是好山环碧处。

门前水涨柳花湾,钓船一夜高于树。

阿翁看山不下堂,两儿翩翩如凤凰。

大儿才力健,射策登朝行。

小儿天姿高,十五工文章。

至今双髻亭亭削寒玉,玉带蜿蜒走崖谷。

读书声隔碧萝间,夜夜虹光照秋屋。

翁今岁晚江上归,有约明年寻剡溪。

野航载山不载雪,系在屋东杨柳枝。

(0)

杀虎歌赠叶将军

朝射虎,夕射虎,吹鸣笳喧叠鼓去。

年田禾,不得收,牛羊不敢放垄头。

今年禾黍满郊野,猛虎无声山月秋。

白发老翁卧茅屋,教儿卖剑买黄犊。

到城明日谢将军,更向辕门分虎肉。

(0)

舟中醉歌示同舟友人

歌越调,唱吴讴,南风吹过黄芦洲。

前船后船相逐起,联联翩翩鸟衔尾。

前船相开后船喜,不用愁风更愁水。

采石有酒江有鱼,买鱼沽酒歌呜呜。

歌呜呜,击唾壶,人间此乐曾有无。

(0)

敬赐内侍竹溪道人蒋康之诗卷

昔闻蒋诩开三径,今见此君临一溪。

月色倒流天上下,秋声多在屋东西。

路从翡翠巢边过,诗向琅玕节下题。

好约仙人吹凤琯,高閒长共碧云栖。

(0)

题海雪轩

马家亭子海云边,一室空明万里天。

阆苑东来花满树,昆崙西去玉为田。

珠宫冻合龙鳞湿,斗帐寒生鹤梦圆。

坐钓珊瑚枝上月,子猷那肯便回船。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