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侵晓见闺人礼忏》
《侵晓见闺人礼忏》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残月微微散晓星,窗风吹动画幡铃。

中珠珞千条重,定后炉烟一缕青。

鹦鹉教来持口戒,莲华绣去裹心经

梵音唱彻声清远,卧阁何人梦不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醒(bù xǐng)的意思:指人迷迷糊糊、不清醒的状态。

残月(cán yuè)的意思:指月亮已过了中秋,只剩下一边或一半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事物不完整或残缺不全。

吹动(chuī dòng)的意思:吹动指的是用口或气流使物体摇动或移动。

梵音(fàn yīn)的意思:指佛教音乐的声音、音律,也用来形容声音清幽悦耳。

画幡(huà fān)的意思:指用画的或绣的旗幡,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虚假的希望。

莲华(lián huá)的意思:指莲花的花瓣,比喻美丽、纯洁的事物。

炉烟(lú yān)的意思:指炉灶上冒出的烟,比喻有功无名或者功劳被埋没。

微微(wēi wēi)的意思:微小、细微、轻微。

心经(xīn jīng)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深处的经验和智慧,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心灵经历和修养。

鹦鹉(yīng wǔ)的意思:指人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言语或动作,缺乏真实性和创造力。

中珠(zhōng zhū)的意思:指在众多的珍珠中,中间一颗最为珍贵。

珠珞(zhū luò)的意思:形容珠宝、首饰等华丽而密集地排列在一起。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晨闺房内修行的静谧画面。首句“残月微微散晓星”以细腻之笔勾勒出夜色渐退、晨光初现的景象,残月与晨星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窗风吹动画幡铃”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微风轻轻拂动窗边的幡旗和铃铛,进一步渲染了这份静谧与和谐。

“衣中珠珞千条重,定后炉烟一缕青”两句,将视线转向室内,描绘了女子身着装饰繁复的衣物,佩戴着众多珠珞饰品,这些重物在静坐冥想之后,似乎也随着内心的平静而变得轻盈。炉烟袅袅升起,一缕青烟缓缓飘散,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鹦鹉教来持口戒,莲华绣去裹心经”则展现了女子对修行的虔诚与执着。她通过鹦鹉的教导,学习如何保持言语的纯净;同时,她将心经绣在莲华之上,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内心信仰的寄托。

最后,“梵音唱彻声清远,卧阁何人梦不醒”两句,以梵音的清越回荡,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即使是在静卧的阁楼之中,似乎连梦境也被这份宁静所包围,无法醒来。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出一个沉浸在修行世界中的女子形象,以及她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平和。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调姚山人匡叔

羽扇藤衫竹箨冠,自言亲受九还丹。

无端却爱人间好,不怕山房丹灶寒。

(0)

挽故赠太子少保潘恭定公时年八十有七

甲子前头对大廷,耗磨同辈尽凋零。

官从密印加三少,帝与祯符靳九龄。

谁并五朝论出处,时因八座怆仪刑。

生骄尚父犹宣发,炼得婴儿任解形。

丹灶乍闲龙虎卫,赤霄疑驾凤凰軿。

耆英会里无春雪,箕尾行边有岁星。

两字易名华胜衮,千秋遗草汗长青。

即看赑屃嫖姚冢,况复芝兰谢傅庭。

(0)

水仙花

海国名花说水仙,画中颜貌更婵娟。

若非洒竹来湘浦,定是凌波出洛川。

(0)

托王老买瓦窑头银鱼

宝坻银鱼天下闻,瓦窑青脊始闻君。

烦君自入蓑衣伴,尽我青钱买二斤。

(0)

赋得贾客船随返照来

千金不惜买鸣筝,万斛鱼盐水上行。

几度烟波愁日莫,半程风物趁天晴。

西郊鹳鹤摩云入,困道舲舠晚饭迎。

笑指红霞如有意,乾衣骑马广陵城。

(0)

口中

口中万吞吐,莫道一俗字。

刍豢离喙唇,冰雪满牙齿。

身中百所为,亦莫涉一俗。

但为鸾鹤翩,暮即云霞宿。

有斤不削人,有绳不直木。

淤泥填大千,荷叶自柚绿。

从此戒尔后,慎莫蹈往覆。

有如乖教言,断舌肘其足。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