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事罪不生,忍嗔必有□。
□□□□□,□□□□□。
□□□部宰,捉此用为心。高。
慎事罪不生,忍嗔必有□。
□□□□□,□□□□□。
□□□部宰,捉此用为心。高。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梵志的《回波乐》系列之三十五,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
“慎事罪不生,忍嗔必有□。”
这句话强调了谨慎行事的重要性,避免因轻率行动而招致罪过。同时,它也提倡忍耐与克制怒气的态度,认为这样能够带来正面的结果。
“□□□□□,□□□□□。”
此处的空缺部分可能是诗人在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道德准则,但具体的内容已缺失,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理解。
“□□□部宰,捉此用为心。高。”
这句诗可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或比喻,提到某人(“部宰”)采取了谨慎和忍耐的态度作为行事准则,并且这种态度被高度评价。这里的“高”字,既可理解为对行为的高度赞扬,也可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如何通过谨慎和忍耐来达到道德上的高洁与成功。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美德,以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外部的成功。
暮哭寝门外,南望愁云昏。
何言英迈气,奄成幽寂魂。
寒月长夜台,秋风黄蒿原。
十载金石心,凄凉谁与言。
初辟明堂见帝轩,此时宁得恋丘园。
程文懒谒春官氏,决策思干法扆尊。
千古声名传鹗表,四方豪俊望龙门。
若趋丹陛承清问,何以酬知或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