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一》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一》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禅林蝉□落,地燥可生苔。

好句慵收拾清风作么来。

饼唯餐喜悦,社已得宗雷。

还似山中日柴门更不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禅林(chán lín)的意思:指佛教寺院的林木,也泛指僧侣修行的地方。

可生(kě shēng)的意思:可生指的是容易发生、可能发生的意思。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收拾(shōu shi)的意思:整理、整顿、整治

喜悦(xǐ yuè)的意思:非常高兴和快乐的心情。

中日(zhōng rì)的意思:指日中天,形容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好的状态。

翻译
禅林中的蝉声落下,地面干燥足以生长青苔。
美好的句子懒得去整理,只有清风不知从何而来。
只以喜悦的心情享用饼食,已经感受到宗师的精神雷动。
生活就像山中的日子,柴门紧闭,与世无争。
注释
禅林:指禅宗修行的寺庙。
蝉□落:蝉鸣声停止,可能表示季节变化或夜晚降临。
地燥:地面干燥。
生苔:长出青苔,暗示环境静寂。
慵:懒散,不愿意做。
收拾:整理。
清风:自然界的微风。
作么来:从何处来,表示清风的突然出现。
饼唯:仅凭。
餐喜悦:以喜悦的心情进餐。
宗雷:宗师的精神震动,比喻启发或激励。
山中日:山中的日常生活。
柴门:简陋的木门,常用来形容隐居生活。
更不开:不再打开,表示封闭和宁静。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山秋日闲居生活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禅林蝉□落”,“□”字在这里应为“蝉”或“蝈”的本字,指的是树叶落下,声音如同禅林中蝉鸣的声音。这里描绘了秋天树木落叶的声音和氛围,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地燥可生苔”,说明虽然干燥,但依然能够生长出绿色柔软的苔藓来。这两句表明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强弱的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于生命持久不息的赞美。

“好句慵收拾,清风作么来”,诗人在闲适之中品味着美好的时光,不急于将其捕捉和回忆。这里的“慵”字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而“清风作么来”则是说自然界给予他无尽的灵感。

“饼唯餐喜悦,社已得宗雷”,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简单而愉快的生活状态。他只需吃一些简单的食物(饼)就感到满足和幸福。同时,“社已得宗雷”可能是指他在精神上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还似山中日,柴门更不开”,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山中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宁愿将自己的世界封闭起来。这里的“柴门”即是隐逸生活的象征,而“更不开”则强调了他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保护。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享受孤独的美好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绍熙元年恭上寿圣皇太后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尊号册宝十四首·其十一

丕赫有宋,三圣授受。谁其助之,繄我太母。

东朝受册,饮此春酒。圣子神孙,密侍左右。

(0)

绍定三年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册宝九首·其四

金坚玉纯,文郁礼缛。来从帝所,作瑞王国。

天开地辟,日熙春燠。兹谓盛事,永燕茀禄。

(0)

绍兴朝会十三首·其二酒一行用文舞

文物以纪,藻色以明。礼备乐举,遹观厥成。

睿知有临,诞敷文德。教雨化风,洽此四国。

(0)

绍兴淳熙分命馆职定撰十七首.升殿用《正安》

皇祖配帝,岁祀明堂。冕服陟降,玉佩玱玱。

疾徐有节,进止克庄。维时右享,日靖四方。

(0)

绍兴祀神州地祇十六首.望瘗用《正安》

神罔怨恫,燕其有喜。蒇事告成,爰修瘗礼。

乐阕仪备,休气四起。尚谨不愆,念终如始。

(0)

绍兴祀皇地祇十五首·其四迎神用《宁安》

蒇事方丘,情文孔时。名山大泽,侑祭无遗。

牲陈黝犊,乐备咸池。柔祇皆出,介我繁禧。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