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喜见箕山,复欣饮颍水。
《箕山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琏所作的《箕山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首句“初喜见箕山”,诗人初次见到箕山时内心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箕山,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是古代贤士巢父和许由隐居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见到此山,心中不禁生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着,“复欣饮颍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颍水的喜爱。颍水,源于河南省,流经多个城市,最终汇入淮河。在古代,颍水被视为清澈甘甜的水源,饮之能洗涤心灵,诗人通过饮颍水,寄托了自己对纯净、自由生活的渴望。
“弃瓢更何人”一句,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状态的羡慕。在那个时代,隐士们常常以瓢为食器,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在这样的生活中,又有谁能够像古代隐士那样,放弃世俗的纷扰,享受自然与内心的平静呢?”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于现代社会复杂生活的一种无奈与反思。
最后一句“忽忆隐君子”,诗人突然想起了古代的隐士,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隐君子,指的是那些选择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古代贤士。诗人通过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箕山与颍水的美好景象,以及对古代隐士生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与内心平静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