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王 校 理 守 琅 琊 宋 /司 马 光 金 门 倦 鸣 玉 ,千 骑 出 东 方 。封 略 依 沧 海 ,枌 榆 近 故 乡 。秦 碑 苔 蚀 字 ,鄅 稻 日 翻 芒 。国 吏 遥 应 识 ,当 年 丞 相 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封略(fēng lüè)的意思:指以权谋私、利己主义的行为,特指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行为。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金门(jīn mén)的意思:指权力、财富等非常重要的门槛或关口。
近故(jìn gù)的意思:接近亲戚或朋友,与亲戚或朋友的关系亲密。
鸣玉(míng yù)的意思:指人才被埋没而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千骑(qiān jì)的意思:指千人骑马的队伍,也用来形容人数众多的队伍。
秦碑(qín bēi)的意思:指古代秦朝所刻的石碑,也用来比喻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丞相(chéng xiàng)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丞相是宰相的别称,为君主辅佐国政的高级官员。也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得力助手或重要顾问。
遥应(yáo yìng)的意思:远距离的回应或相互呼应
- 翻译
- 在金门疲惫地鸣响着美玉,千名骑士从东方出发。
他们的行程沿着大海的边界,靠近故乡的枌榆树林。
古老的秦碑上青苔侵蚀了字迹,鄅稻田里的稻穗日日翻动着金黄的芒。
远方的官员应该能辨认,那是当年的丞相大人啊。
- 注释
- 金门:古代宫殿的名称,这里代指朝廷。
玉:象征贵重和尊贵。
封略:边境地区,疆界。
沧海:形容大海,象征辽阔。
枌榆:古代常用于指代故乡或田园。
秦碑:秦朝时期的古碑,可能含有历史遗迹。
鄅稻:古代的一种谷物。
丞相:古代官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高级官员。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远离家乡,赴任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的场景。开篇“金门倦鸣玉,千骑出东方”两句,通过对金门(可能指军营大门)上倦鸟的描写,以及千骑队伍向东方出发的情景,勾勒出了离别时的氛围和壮观。
“封略依沧海,枌榆近故乡”两句,则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人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绘,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物紧密相连,传达了一种离愁。
“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两句,以古代遗迹和农事为背景,展现了时间流逝与生命的轮回。秦碑上的苔藓覆盖着古人留下的文字,表明岁月在无声中侵蚀一切,而“鄅稻日翻芒”则描绘出农作物生长的景象,反映了诗人的哀愁与对生命力度的赞美。
最后,“国吏遥应识,当年丞相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往昔荣耀的回忆和对未来职责的期待。诗人通过提及“当年丞相郎”,不仅展现了个人经历的辉煌,更暗示着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在抒情和写景方面的独特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