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幸 蜀 西 至 剑 门 唐 /李 隆 基 剑 阁 横 云 峻 ,銮 舆 出 狩 回 。翠 屏 千 仞 合 ,丹 嶂 五 丁 开 。灌 木 萦 旗 转 ,仙 云 拂 马 来 。乘 时 方 在 德 ,嗟 尔 勒 铭 才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乘时(chéng shí)的意思:抓住时机,利用时机。
出狩(chū shòu)的意思:指古代君王或贵族出门打猎。
翠屏(cuì píng)的意思:形容山色、树木等呈现出翠绿色,景色美丽。
灌木(guàn mù)的意思:比喻人才浅薄或知识不广博。
勒铭(lè míng)的意思:勒铭是指在铭文上刻写留下记载,以便后人铭记和传承的意思。比喻留下深刻的印象或重要的教训。
銮舆(luán yú)的意思:指皇帝的车驾,也泛指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千仞(qiān rèn)的意思:形容高大、峻峭。
时方(shí fāng)的意思:时刻、时候
五丁(wǔ dīng)的意思:指的是五个人中最弱小、最不起眼的一个。
- 注释
- 幸蜀西至剑门:幸蜀:驾临四川。
剑门,古县名,今四川省剑阁东北,因剑门山而得名。
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长安收复后从四川回京时,行至剑门时所写。
銮舆:皇帝的车驾,此处是李隆基自指。
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视称出狩。
五丁开:传说中蜀道是由五个大力士(五丁)开通的。
灌木萦(yíng)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造就时势。
勒铭才:建功立业的才能。
西晋时张载作《剑阁铭》,晋世祖司马炎派人刻于石上。
铭中有“兴时在德,险亦难恃”之语。
- 翻译
- 剑门山高耸入云,险峻无比;我避乱到蜀,今日得以回京。
只见那如翠色屏风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红色屏障的石壁,全凭五位大力士开出路径。
灌木丛生,好似缠绕旌旗,时隐时现;白云有如飞仙,迎面拂拭着马来。
治理国家应该顺应时势,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们平定叛乱,建功立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蜀道之上,经历险峻山路的壮丽景象。"剑阁横云峻"一句,通过对剑阁地势的描述,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其中“峻”字形容了山的陡峭和高耸,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也同时感受到攀登其上的艰难与挑战。
"銮舆出狩回"一句,通过对车马行进的声音“銮”,以及狩猎活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这片土地上经历的生活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贵族游猎的豪迈气派。
接下来的"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两句,更进一步地描绘了山势的雄伟和险峻。"翠屏"指的是青翠的屏障之美,而"千仞合"则形容了山峰的连绵不断;"丹嶂"则形容了山色如丹,显得庄严而肃穆;"五丁开"则表达了一种力量和动感,让人联想到开辟新路的壮观场面。
至于"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色与诗人的行动进行描写。"灌木"形容了树木被风吹动的声音,而"萦旗转"则让人联想到军队的旗帜在风中飘扬;"仙云拂马来"则是一种超脱凡尘的意境,诗人似乎与天界相通,体现了一种神仙化的境界。
最后两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乘时方在德"意味着要顺应时代之变而保持德行,而"嗟尔勒铭才"则是一种对自己才华的自我肯定,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自嘲,似乎是在感叹自己的才能无法完全展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川的描绘,以及对诗人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正日临朝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始出尚书省诗
惟昔逢休明,十载朝云陛。
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
宸景厌昭临,昏风沦继体。
纷虹乱朝日,浊河秽清济。
防口犹宽政,餐荼更如荠。
英衮畅人谋,文明固天启。
青精翼紫轪,黄旗映朱邸。
还睹司隶章,复见东都礼。
中区咸已泰,轻生谅昭洒。
趋事辞宫阙,载笔陪旌棨。
邑里向疏芜,寒流自清泚。
衰柳尚沈沈,凝露方泥泥。
零落悲友朋,欢娱燕兄弟。
既秉丹石心,宁流素丝涕。
因此得萧散,垂竿深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