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牧牛》
《牧牛》全文
明 / 王锡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垄上归来跨牸行,扬鞭遥指暮云生。

明朝共把春犁去,闻道君王欲省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道君(dào jūn)的意思:指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君主或领导人。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省耕(shěng gēng)的意思:省略农耕的时间,比喻节省时间或精力。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扬鞭(yáng biān)的意思:鞭子高举起来,代表骑马出发或开始行动。

遥指(yáo zhǐ)的意思:远距离指向,用手势或目光指向远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田园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牧童的形象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农耕生活的一角。首句“垄上归来跨牸行”,描绘了牧童劳作后归来的场景,他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充满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和谐。接着,“扬鞭遥指暮云生”一句,通过牧童的动作和对远方暮云的指向,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广阔,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明朝共把春犁去”则预示着新的一天,新的希望,牧童将与他人一起开始春耕,播种希望。最后一句“闻道君王欲省耕”,虽是虚笔,却巧妙地将个人的劳作与更广阔的国家治理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君王体恤民情、重视农业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农耕生活的日常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对自然美和田园生活的深情赞美。

作者介绍

王锡爵
朝代:明

(1534—1610)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驭,号荆石。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授编修。累迁至国子监祭酒。万历初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谏之,不纳。进礼部右侍郎,以张居正恨之,还里不出。居正死后,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首请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时申时行为首辅,锡爵与之同郡、同科,甚相得,但性刚负气,常忤朝论。二十一年,为首辅,以拟三王并封旨,为言官所攻。八疏求罢而去。有《王文肃集》及《王文肃疏草》。
猜你喜欢

投宿山家

山家忘四时,力作倦还息。

鸦鸣知欲曙,鸡栖念当夕。

两男皆长成,尽解供赋役。

季女方及笄,亦复能纺绩。

老翁独无事,醉饱岸巾帻。

喜客到柴扉,扫室具枕席。

枣栗非外求,园蔬更堪摘。

殷勤话生理,颇觉计自得。

我生独何为,转徙常寄食。

语残灯欲死,草际虫啧啧。

(0)

大水后作

田家望西成,弥月雨霖霔。

流潦迷川泽,粳稻尽漂淤。

牛犬奔崇丘,鸡亦栖高树。

室庐毕沈没,野老无归处。

大家还急租,官中未蠲赋。

妻子多转徙,天高不可吁。

但愿吾皇知,圣恩加咻喔。

下诏发仓廪,赈恤散红腐。

不唯赤子活,亦使根本固。

八表皆归仁,万岁永终誉。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三十四

去年七月十五,去去留之不住。

今年七月十五,住住推之不去。

去也师子翻身,住也象王回顾。

(0)

颂古二十一首·其十

也大奇,也大奇,卷舒出没看全机。

若非鉴物张华眼,未免随人说是非。

(0)

普化赞·其二

邈得先师真,鼻孔不相似。

大悲院里归,驴鸣较些子。

(0)

于朱宣慰家作画讫作

昔有朱买臣,今有朱宣慰。

两个担柴失,并皆金紫贵。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