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献 蔡 京 唐 /张 顶 抛 却 长 竿 卷 却 丝 ,手 持 蓑 笠 献 新 诗 。临 川 太 守 清 如 镜 ,不 是 渔 人 下 钓 时 。
- 翻译
- 放弃钓鱼竿,收起钓鱼线,手持蓑衣斗笠,准备创作新的诗篇。
临川太守的官府清明如镜,这样的时刻,并不适合寻常渔夫来垂钓。
- 注释
- 抛却:放弃。
长竿:钓鱼竿。
卷却:收起。
丝:钓鱼线。
手持:拿着。
蓑笠:蓑衣和斗笠。
献:呈现。
新诗:新作的诗。
临川太守:指地方官员。
清如镜:形容官府清明廉洁。
不是:并非。
渔人:渔夫。
下钓时:垂钓的时候。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顶所作,名为《献蔡京》。诗中“抛却长竿卷却丝”两句,运用渔夫弃竿的意象,表达诗人放下渔夫生涯,收起编织之物(丝),转而执笠持蓑,献上新作之诗。这不仅是对诗人本身身份转换的一种写实,也蕴含着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期待与追求。
“手持蓑笠献新诗”一句,则直接描绘了诗人以渔夫形象,手执草制的蓑笠(一种古代农具),怀抱新诗前往献礼的情景。这里的“新诗”,不仅是诗人的文学创作,更隐喻着诗人心中的新意、新境界。
最后两句“临川太守清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则描绘出一位品德高尚、心如明镜的官员形象。这里的“临川太守”,指的是受礼诗的蔡京,他如同清澈的镜子一般,表里如一,公正无私。这也间接映射出了诗人对蔡京品格的高度赞扬。而最后“不是渔人下钓时”则是在强调此时此刻,并非是诗人以往作为渔夫下钩捕鱼的时候,而是一种新的开始,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交流与沟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呈四表兄求栖碧遗文
诗亡自昔周之东,末乃赖有三闾翁。
三闾避谗思去国,当时无人歌雨濛。
忠怀义槩不见省,独以文字涂幽穷。
高情寓物发叹咏,忧深思远言非空。
富如渤澥产百怪,浩若九万扶摇风。
后来文士相继出,思援弓缴随冥鸿。
二都以降更七代,浸堕侈靡淫哇中。
新奇妩媚乏典则,往往体制多称宫。
汗牛充栋号繁博,简策冗长何其丰。
至音寂寥风雅坠,天球何处求玲珑。
辽辽旷世一杜叟,粹出于正排夷戎。
丁年天宝适倥偬,崎岖奔走方匆匆。
有我未始不忧国,岂若儿辈随朱红。
瞻前无邻后无配,膏馥残剩何丰融。
少陵以来栖碧老,笔锋闪闪矛新砻。
九原已矣不可作,知有妙语齐烝嵩。
生平寤寐祈一见,如垢未沐头方蓬。
君无恐我误雌霓,研覈讽诵犹能工。
《呈四表兄求栖碧遗文》【宋·廖行之】诗亡自昔周之东,末乃赖有三闾翁。三闾避谗思去国,当时无人歌雨濛。忠怀义槩不见省,独以文字涂幽穷。高情寓物发叹咏,忧深思远言非空。富如渤澥产百怪,浩若九万扶摇风。后来文士相继出,思援弓缴随冥鸿。二都以降更七代,浸堕侈靡淫哇中。新奇妩媚乏典则,往往体制多称宫。汗牛充栋号繁博,简策冗长何其丰。至音寂寥风雅坠,天球何处求玲珑。辽辽旷世一杜叟,粹出于正排夷戎。丁年天宝适倥偬,崎岖奔走方匆匆。有我未始不忧国,岂若儿辈随朱红。瞻前无邻后无配,膏馥残剩何丰融。少陵以来栖碧老,笔锋闪闪矛新砻。九原已矣不可作,知有妙语齐烝嵩。生平寤寐祈一见,如垢未沐头方蓬。君无恐我误雌霓,研覈讽诵犹能工。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8967c6b6e09295043.html
题云梯石和王东卿壁间韵
客里春愁万绪长,归心宛转九回肠。
鸟声啼破刀头梦,似是晓人犹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