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寇如流溃,何兵可障川。
背水人俱怯,壑邻计久偏。
虚声求胜势,群力总波漩。
这首诗名为《兵事十首(其六)合围》,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诗中以兵事为背景,描绘了战争中的复杂局势和人物心理。
首句“使寇如流溃”,形象地描述了敌军如同洪水一般溃散,暗示了我方军队的强大攻势。接着,“何兵可障川”一句,以“障川”比喻难以抵挡的攻势,表达了对敌军攻势的无力感,同时也隐含着对自身兵力不足或策略不当的反思。
“五行迷克土,八载任滔天”两句,运用了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暗示了在战争中,即使按照五行相克的原则布阵,也难以抵挡敌人的强大攻势,时间的推移只会让情况更加恶化。这里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
“背水人俱怯,壑邻计久偏”则进一步描绘了战场上的恐惧与策略的失误。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士兵们难免会感到恐惧,而邻近的地形策略如果持续偏颇,只会加剧败局。这两句揭示了在极端情况下,恐惧和错误决策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
最后,“虚声求胜势,群力总波漩”表达了通过虚张声势来营造有利态势的努力,但最终却无法改变战局的无奈。群力总波漩,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混乱与动荡,暗示了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策略的局限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