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和》
《自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顿饭足饱,村帘酒莫赊。

暮龄客路春事山家

蕨长竹将笋,梅残李始花。

问翁何处去,岭外烟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事(chūn shì)的意思:指男女之间的情事或性事。

顿饭(dùn fàn)的意思:指吃饭的一顿饭食物。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客路(kè lù)的意思:指旅途或外出的路程。

岭外(lǐng wài)的意思:指距离自己所在地较远的地方。

暮龄(mù líng)的意思:指年纪已经老迈,年龄已经接近晚年。

山家(shān jiā)的意思:山家是指山中的人家,比喻生活在山区的人家。

烟沙(yān shā)的意思:形容烟雾缭绕、尘沙飞扬的景象。

注释
旅:旅行。
顿:一顿。
饭足饱:吃饱饭。
村帘:乡村的酒旗。
酒莫赊:不要赊酒。
暮龄:晚年。
嗟:叹息。
客路:旅途。
春事:春天的景色。
属:属于。
蕨长:蕨菜生长。
竹将笋:竹笋即将破土而出。
梅残:梅花凋谢。
李始花:李花开始盛开。
翁:老人。
何处去:要去哪里。
岭外:山岭之外。
烟沙:烟雾和沙地。
翻译
旅途中的简餐足以充饥,乡村酒馆的酒也不要赊欠。
感叹年老,客居他乡,春天的景色属于山村人家。
蕨菜生长,竹林中竹笋崭露,梅花凋零,李花开始绽放。
询问老人要去哪里,听说那边有迷蒙的烟沙之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异乡的生活情景与内心感慨。开篇“旅顿饭足饱,村帘酒莫赊”写出了旅人的日常所需虽已满足,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无法用酒来消解。接着,“暮龄嗟客路,春事属山家”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年华老去以及身为客居他乡的无奈与哀愁,同时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眷恋寄托于远方山中的家园。

“蕨长竹将笋,梅残李始花”则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来映衬诗人内心的情感。这里的蕨菜长成了,竹子也要抽出新笋,梅花虽已凋零,但李花却刚开始绽放,这些生机勃勃的画面与诗人的情怀形成了对比,反映出了他对于生命更新、希望重生的向往。

最后,“问翁何处去,岭外有烟沙”则是诗人在询问行者何去,回答却是岭外迷雾般的烟沙,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前路的迷茫和未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困惑。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日常生活、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客居异乡时的情感波动。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宫词·其一四五

大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朝阳乞药栽。

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0)

宫词·其六十五

白藤花限白银花,閤子门当寝殿斜。

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

(0)

宫词·其十六

六宫官职总新除,宫女安排入画图。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

(0)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

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

(0)

送客往荆州

巴丘过日又登城,云水湘东一日平。

若爱春秋繁露学,正逢元凯镇南荆。

(0)

与诸公池上待月

树密云萦岸,池遥水际空。

芰开方吐镜,蘋动欲含风。

渐映沙汀白,微分渚叶红。

金波宜共赏,仙棹一宵同。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