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叶致远置洲田以诗言志次其韵二首·其一》
《叶致远置洲田以诗言志次其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吟叹君诗久掉头,知君兴不负沧洲

土山欲为羊昙赌,且可心学奕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洲(cāng zhōu)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掉头(diào tóu)的意思:改变方向,回头

且可(qiě kě)的意思:表示事物暂时可以接受,但还需进一步考虑。

土山(tǔ shān)的意思:指低矮、不起眼的山丘或土堆,比喻平凡、不起眼的人或事物。

心学(xīn xué)的意思: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强调修养、品德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羊昙(yáng tán)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不为物欲所动。

吟叹(yín tàn)的意思:吟唱并叹息,表示感慨或遗憾。

专心(zhuān xīn)的意思: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某事,一心一意地做某事。

注释
君:指代诗人。
掉头:长久地、反复地。
沧洲:古代泛指水边或江湖,常用来象征隐士的生活。
土山:比喻诗人自己。
羊昙:东晋名士,以清操自守,此处象征高雅的品格。
赌:较量,比试。
专心:全神贯注。
奕秋:古代著名的弈棋高手。
翻译
长久以来我吟咏你的诗篇,深知你志向高洁不会辜负江海生涯。
你如同土山想要效仿羊昙的风度,此刻就专心致志地学习奕秋的棋艺吧。
鉴赏

这句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体现了作者对朋友叶致远的赞赏与激励。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吟叹君诗久掉头”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诗歌艺术造诣的长时间赞美,甚至到了沉醉忘我的地步。“知君兴不负沧洲”则是指叶致远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对得天下之美而不负众望。

“土山欲为羊昙赌”中的“羊昙赌”,源自古代的一种博彩游戏,意在比喻诗人对于学问的投入与热情,就如同玩家对博弈的专注。“且可专心学奕秋”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深造学问、精研棋艺的决心和专注。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友人文学才华的高度评价,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送范尧夫

欲赋旋归乐,翻成感遇篇。

盛时惟道在,舆诵自民传。

伊昔更张议,于今造化权。

纲条笼宇宙,号令震山川。

大略先农穑,馀波及货泉。

俊豪争援世,忠亮欲回天。

暮对青蒲侧,朝留赭案前。

堪忧逐江海,犹许治蕃宣。

此地劳飞挽,何人念瘠捐。

壮心摧更激,高节困尤坚。

晚岁松方茂,洪炉燄不燃。

迂从邹叟得,勇在孟贲先。

坦若王良辙,端如后羿弦。

一毫无畏惜,千虑极哀怜。

定论予张胆,游辞彼胁肩。

尺寻难枉直,凿枘自方圆。

止沸愁烘鼎,调音耻绝弦。

汉缗宽酒榷,唐赋舍庸钱。

睿智期开允,生灵惧削朘。

弊端殊皎皎,物望甚拳拳。

白日功名久,浮云富贵迁。

万钟均廪禄,一品漫貂蝉。

傥为升沈动,谁能事业全。

寄言天下士,无愧属真贤。

(0)

宋太傅挽词

福寿无馀恨,哀荣莫拟伦。

素风传几世,纯行见终身。

簪绂方优礼,星霜已古人。

旧松高百尺,归祔想宁神。

(0)

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其一

太一仙人天上来,口传丹诀养真胎。

赤城道士谁堪论,白发先生或姓回。

(0)

蹇侍郎挽词·其一

旧德朝之望,平生勇所为。

赤心逢谊主,皓首弃明时。

路入皇宫近,谁将画翣移。

有人号欲绝,莫诵蓼莪诗。

(0)

偶述

寂然閒地好弦歌,胸中森森万仞戈。

自道壮图终有用,未知时事竟如何。

千金似粪无心愿,一剑如霜为国磨。

吟辄废眠诗骨瘦,酒能消思醉颜酡。

起登夜阁乘明月,笑倚寒山望太阿。

谁道吾儒无壮士,蔺生功烈胜廉颇。

(0)

吟仙

金编诵处无人见,玉洞题时有凤知。

昨夜忽然何处去,月中吟就白云诗。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