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净堪数,山蝉吟未休。
咽露忽沈树,因风旋入楼。
此诗描绘了月夜听蝉的独特情境与感受。首句“林叶净堪数”,以“净”字点出月光下林间叶落之静美,仿佛每一片叶子都清晰可数,营造出一种清寂而纯净的氛围。接着“山蝉吟未休”,以“吟”字赋予蝉声以情感,虽是“未休”,却非喧嚣,而是如同山间的低语,绵延不绝。
“今宵且趁月”,诗人似乎在邀请读者一同沉浸于这月夜的静谧之中,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明日恐惊秋”,则预示着时光的流转,暗示秋天即将到来,这份宁静或许将不再持续,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咽露忽沈树,因风旋入楼”,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幽静与神秘。露珠在月光下闪烁,似乎在树梢上沉睡,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又飘入远处的楼宇,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温柔地包裹。
最后,“念能枯得尽,总是不关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即使万物终将归于凋零,但这并不意味着哀愁,因为生命与自然的循环往复,本身就是一种美丽与力量的体现。这句话蕴含了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听蝉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知和对生命哲理的深思,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凝师八字源则丰,乐天说偈流无穷。
山谷眼明如日中,落笔惊电驰蛟龙。
谁其得之建溪翁,取人所弃岂俗同。
搜奇抉怪晋馀风,嫉邪愤世发上冲。
自我观之案两重,巧偷豪夺愿不逢。
好语传播人所攻,斯言有味当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