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鹿公主歌·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钜鹿公主歌(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在诗中,彭孙贻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画鼓”与“箫管”这两种传统乐器的声音进行描绘,并通过“殷殷”和“以喑”的形容词,分别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情感色彩。
“画鼓殷殷”,这里的“画鼓”指的是装饰华丽的战鼓,其声音“殷殷”则暗示着力量与威严,仿佛能激发人心中的豪情壮志。而“箫管以喑”则描绘了一种较为低沉、略显哀伤的音乐氛围,其中的“以喑”意味着声音逐渐减弱直至几乎听不见,可能象征着某种情感的压抑或内心的悲凉。
接着,“谁谓倡乐,不如南音。”这句话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是谁说民间的音乐(倡乐)比不上南方的音乐(南音)。这里彭孙贻似乎在探讨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价值判断的问题,暗示了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应简单地以优劣来评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对比,表达了对音乐多样性的欣赏和对艺术价值多元化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艺术创新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