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芦笙作》
《听芦笙作》全文
明 / 方以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谁伴愁人月明,苗中儿女芦笙

自言颇似江南曲,不是秋笳出塞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愁人(chóu rén)的意思:令人忧虑、令人烦恼的事物或情况。

出塞(chū sài)的意思:出塞是指从边塞地区离开,也可以指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芦笙(l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的声音高亢激昂,如同芦管笙声。

南曲(nán qǔ)的意思:南曲是指南方的曲调,也用来比喻南方的音乐艺术或南方的文化。

塞声(sāi shēng)的意思:指因为害怕或害羞而说话时声音低小、含糊不清。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坐月(zuò yuè)的意思:坐月是指女子坐月子期间,遵循一定的饮食、休息和保健规定,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江南曲(jiāng nán qǔ)的意思:指江南地区的曲调,也用来形容江南地区的风景和文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下苗族儿女欢快起舞的场景,通过芦笙的音乐与江南曲调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诗人方以智巧妙地运用了“谁伴愁人坐月明”这一句,既点出了月夜的静谧与孤独感,又为下文的欢乐场面设置了鲜明的对比。芦笙的音乐被描述为“颇似江南曲”,暗示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江南水乡的韵味,与传统的秋笳出塞之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奇与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赞美。在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多元文化交流的现实,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和谐共处、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方以智

方以智
朝代:明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猜你喜欢

郊居即事

野处半郊城,西风淅淅声。

晨钟兴废寺,夜柝短长更。

深巷闻砧急,前村穫稻成。

何当冠盖过,又作折腰迎。

(0)

招隐

云下山兮水潺潺,游子去兮何时还。

白云朝出兮暮来归,游子去兮何时。

怅不返兮予愁,子胡为兮淹留。

归来兮人间不可以久游,烟霞为家兮白云蒙头。

膏火煎熬兮火消膏,归来归来,龙泉可图。

(0)

铜陵

铜岭峰头驾铁船,望中神爽一飘然。

少间复作千年慨,慨底如吾济巨川。

(0)

寄寿程生爵尊府容庵君七十

吾闻古有为义者,利人不肯拔一毛。

又闻徽今有义者,慷慨视如毡上毫。

一朝挥金四百星,千秋名与天泉高。

何以作诗为君寿,贤郎折桂不偷桃。

(0)

参赞紫岩刘公有旨取回京用行在八月末予以祭告先之渡江作此奉赠

中秋秋高天气清,珠斗倒挂银蟾明。

普照妍媸无遁形,圣人建极泰阶平。

用意忠厚何含弘,衮衣东归众所荣。

留后直向斗边行,予夙骏奔江北征。

不得离筵唱渭城,江水千寻不尽情。

(0)

送蒋中丞石庵考绩之京

爱尔柳塘静,肩舆月屡经。

依稀蒋卿径,阒寂子云亭。

白日三山迥,青天一鹗征。

历扬中外处,报政几回成。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