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城,城海浒,屹为钱塘之北户。
吾闻后民初,省檄连夜下。
东城树羽旗,西城伐鼛鼓。
日未出,已登埤,日既入,犹削屡。
《海昌筑城行》【明·谢肃】海昌城,城海浒,屹为钱塘之北户。行人但观形势雄,焉识居民徭役苦。吾闻后民初,省檄连夜下。谓非筑高城,无以保宁宇。尔民不敢康,服劳向官府。东城树羽旗,西城伐鼛鼓。千夫凿山石,万夫救海土。日未出,已登埤,日既入,犹削屡。筑得周遭百雉完,临平山木半为杵。天公有眼不下顾,堕尔新城旬日雨。城堕亦何害,王事终靡盐。城官来校工勤在赏慢工怒,程期既毕民按堵。浙河之西城似虎,城外妖狐应慄股,城中编氓谁敢侮。君不见王师昔南来,奋击如霆雷,高墉绝垒俱擘开。乃知设险不足倚,以德为藩坚莫摧。呜呼海昌之城城新作,落日重门闻击柝。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5667c68cf620918468.html
按堵(àn dǔ)的意思:指按照规定的次序、顺序进行,不得越规定而行。
百雉(bǎi zhì)的意思:百种珍禽鸟。
保宁(bǎo níng)的意思:保护和安定
北户(běi hù)的意思:指背叛朋友、出卖同伴。
编氓(biān méng)的意思:指编造虚假的身世、背景或经历,以蒙骗他人。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不下(bù xià)的意思:不少于、不低于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程期(chéng qī)的意思:指事物发展或进展的时间、进程。
奋击(fèn jī)的意思:奋击指的是勇敢地向前冲击,毫不退缩地奋斗。
服劳(fú láo)的意思:服劳指服侍、侍奉、伺候。形容人勤奋努力,不辞劳苦。
公有(gōng yǒu)的意思:指公共利益高于个人私利,强调公众利益应当放在首位。
官府(guān fǔ)的意思:指官员和政府机构。
海土(hǎi tǔ)的意思:指自己的家乡或祖国。
居民(jū mín)的意思:指居住在某个地方的人们。
击柝(jī tuò)的意思:用木槌击打柚木,指用力敲打。
见王(jiàn wáng)的意思:指拜见君王,也可泛指拜见上级领导。
连夜(lián yè)的意思:连续一整夜,不间断地进行某项活动。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宁宇(níng yǔ)的意思:宁宇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坚定、胸怀宽广,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心境安宁自在。
千夫(qiān fū)的意思:形容人多势众,众多的人群。
山木(shān mù)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树木,比喻人才。
设险(shè xiǎn)的意思:设立陷阱或障碍物来阻止或陷害他人。
树羽(shù yǔ)的意思:形容树木的枝叶茂盛。
天公(tiān gōng)的意思:指自然界的力量或自然规律。
霆雷(tíng léi)的意思:形容声音巨大,如雷霆般的响声。
万夫(wàn fū)的意思:指千军万马,形容势大力强。
王事(wáng shì)的意思:指国家政务,也泛指与国家有关的事务。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呜呼(wū hū)的意思:表示悲伤、叹息、哀悼之情。
无以(wú yǐ)的意思:没有办法;无法;无可奈何
下顾(xià gù)的意思:指高高在上的人放下身段,低头看顾下级或平辈。
险不(xiǎn bù)的意思:形容情况非常危险,但最终却没有发生危险的事情。
校工(xiào gōng)的意思:指学校中的工作人员或教职员工。
形势(xíng shì)的意思:形势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或局势中的情况和态势。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旬日(xún rì)的意思:指十天的时间。
徭役(yáo yì)的意思:指古代统治者对农民进行的苛捐杂税和强制劳役。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有眼(yǒu yǎn)的意思:形容人有眼力,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羽旗(yǔ qí)的意思:羽毛做的旗帜,比喻威风凛凛,气势雄伟的样子。
浙河(zhè hé)的意思:指浙江省的主要河流,也可用于比喻形容事物的变化或发展。
重门(zhòng mén)的意思:指重要的门户,比喻重要的地方或重要的人物。
周遭(zhōu zāo)的意思:周围的环境或事物
这首诗描绘了海昌城的壮丽和坚固,以及建造过程中的艰辛。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居民劳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官府重视防御但忽略民生疾苦的批评。同时,诗中也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开篇三句“海昌城,城海浒,屹为钱塘之北户”通过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海昌城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意义,为后文铺垫。接下来的几句则对居民的辛苦和官府的严苛进行了描写:“行人但观形势雄,焉识居民徭役苦。”这里诗人的视角转换,让读者感受到城墙背后的居民生活与官府的高压政策之间的矛盾。
“吾闻后民初,省檄连夜下。谓非筑高城,无以保宁宇。”这一段落反映了历史上人们对防御设施建设的重视,以及这种重视在某种程度上的必要性。这也表明诗人对于历史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建城过程的艰辛和官府的严格监管:“东城树羽旗,西城伐鼛鼓。千夫凿山石,万夫救海土。”这些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当时人民的勤劳与不懈的努力,以及官方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严格要求。
在“天公有眼不下顾,堕尔新城旬日雨”一句中,诗人借用自然神灵来强调上天对于人类行为的关注,也是对权力和命运的一种无奈感慨。随后,“城堕亦何害,王事终靡盐。”则表达了对城墙崩溃后的反思,虽然建造城墙是一种保护措施,但最终是否能带来真正的安全,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尾段“浙河之西城似虎,城外妖狐应慄股,城中编氓谁敢侮。”则通过对比和设问,强调了海昌城的坚固以及围绕着它的各种威胁,从而凸显出建造这座城的重要性。最后,“君不见王师昔南来,奋击如霆雷,高墉绝垒俱擘开。”则通过历史的回顾,提醒人们即便是坚固的防御设施,也有其局限,不可一味依赖物质的防护,而应更加重视德治和人心。
全诗以海昌城为背景,通过对城墙建设与居民生活、自然力量与历史变迁等多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想和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