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不在险,斯言诚匪虚。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表里(biǎo lǐ)的意思:指外表和内心不一致。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不拟(bù nǐ)的意思:不计较,不在意。
称名(chēng míng)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人或某物的名字、称号的称呼。
称帝(chēng dì)的意思:指一个人自称帝王,意味着妄自尊大、独断专行。
帝王(dì wáng)的意思:指君主、国王或皇帝,也指统治者的权势和威严。
膏腴(gāo yú)的意思:形容土地肥沃、富饶,也可用来形容文章或诗词优美丰富。
宫殿(gōng diàn)的意思:宫殿是指帝王居住的宏伟建筑物,引申为豪华富丽的住所或场所。
关中(guān zhōng)的意思:关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地理区域,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中心地带。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建国(jiàn guó)的意思:指建立一个国家或国家体制的意思。
良图(liáng tú)的意思:指优秀的作品或杰出的人才。
名区(míng qū)的意思:指声名显赫的地方或区域。
丘墟(qiū xū)的意思:形容地势平坦、没有丘陵起伏的地方。
全盛(quán shèng)的意思:达到最高点,极盛的状态
三辅(sān fǔ)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三个辅助行政区域,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区域。也指古代官府的三个辅助机构,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机构。
山相(shān xiāng)的意思:形容山势、山形。
盛日(shèng rì)的意思:指阳光明媚、天气晴朗的日子。
四塞(sì sài)的意思:形容四面被阻塞,无处可逃。
土壤(tǔ rǎng)的意思:指生长植物的地面,也比喻事物发展的基础或环境。
王都(wáng dōu)的意思:指国家的首都或者权力中心。
无乃(wú nǎi)的意思:表示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与预期相反。
相表(xiāng biǎo)的意思:相貌、表情或举止的外貌或风度。
形胜(xíng shèng)的意思:形势优越,胜过其他。
雄丽(xióng lì)的意思:形容壮丽、宏伟、威严的景象或气势。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运祚(yùn zuò)的意思:指人的命运或者事物的运气得到了好的发展和顺利的进展。
中号(zhōng hào)的意思:中号是一个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于中等水平或程度的成语。
相表里(xiāng biǎo lǐ)的意思:指外表和内心相符,表里如一。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琏创作的《长安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长安(即今西安)的历史变迁为背景,探讨了政权兴衰与道德的关系。
首句“关中号形胜,古称帝王都”点出长安作为古代帝王之都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地位。接着,“四塞地固险,三辅势匪孤”描绘了长安四周险要的地形和周边地区的重要性,强调其战略位置。
“河山相表里,土壤复膏腴”两句赞美长安的自然环境,河流与山脉相互映衬,土地肥沃,适宜农耕。随后,“九朝迭建国,雄丽称名区”指出长安曾多次成为国家的首都,其建筑雄伟华丽,是名副其实的名区。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历史的反思。“繄昔全盛日,孰不拟黄虞”表达了对长安全盛时期的怀念,黄虞指的是传说中的上古盛世,这里暗含对过去辉煌的向往。紧接着,“一朝运祚去,宫殿莽丘墟”描述了政权更迭后,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只剩下荒凉的废墟,体现了历史的无情和政权兴衰的无常。
最后,“所恃竟安在,无乃昧良图”提出疑问,政权的依靠究竟在哪里?是否因为忽视了道德治理而走向衰败?“在德不在险,斯言诚匪虚”则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政权的稳固在于德行而非险要的地势,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长安的历史变迁,深刻探讨了道德与政权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辩证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邃思考和对道德价值的坚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甲寅秋日予客金陵景尚道兄出宰栗阳正欲趋贺忽有王师入镇予随之归岭欲乞路费于知己用寄此什
福星万里到金陵,咫尺穷途未可迎。
忽有归帆随铁马,旋思舟麦送金经。
祇园不藉衔环报,清俸还知好义轻。
得入罗浮高处望,千秋犹记此时情。